新华网南京3月3日电(记者张崇防 刘敏 顾烨)当金融海啸近乎影响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被称作“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却因“保守经营”和“嗅觉敏锐”而得以免遭冲击。
华西村副书记赵志荣告诉记者,村民的财富不仅没有缩水,收入反而还有所增加。
尽管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座拥有6万村民和8家大型企业的现代化“超级”村庄,去年的销售收入仍高达500亿元,比2007年的450亿元增长了11%。
“我们关注这场金融危机,但并不惧怕。”赵志荣说。
华西村村民36岁的赵满良说,他至今还没有感觉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个人收入在增加,花钱不犹豫。”
华西村位于富庶的江南地区,隶属江苏省江阴市。它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起步,在过去30年中从当初只有一个小五金厂、欠债1.5万元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富裕村,成就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改革开放初期的华西村面积仅为0.96平方公里,380户人家,1500余名村民。而如今,财大气粗的华西村“兼并”了周边20个村庄,所辖面积扩展至35平方公里,村民达到3.5万,另有2.5万外来务工者。
“华西村最穷的一户村民也有300万资产,可能比你们记者的家底要厚实多了。”82岁高龄的华西村老支书吴仁宝笑着对记者说。
正是在吴仁宝带领下,华西村创造了以群众股份投入为主体的股份制新集体经济制度,这让当地村民快速致富。
华西村去年净利润高达35亿元,村民人均薪金收入8万元。如今,村民每户拥有一幢400到600平方米的别墅和至少一辆小轿车,拥有价值300万至1000万元不等的集团股份。
“我们既无内债,也无外债。”已经退居二线的吴仁宝说,华西村原始积累丰厚,眼下资金充裕,每年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达30亿元。
他指着不远处一座在建工程告诉记者,“这将是华西村最高的建筑,共有74层,高328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15高的建筑,整个工程耗资15亿元。”
“我们不搞负债经营,而只要有效益的科学发展。在金融危机面前,我们不裁员、不减薪、不增贷。”他说,金融危机验证了华西村这种“保守经营”的发展是正确的。
在村支书岗位上工作了48年的吴仁宝曾经是中共十七大代表和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的火炬手,并于去年10月应邀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今,想见到这位在中国声名鹊起的老人,来访者必须在头一天预约。他会在每天上午的11点钟集中与客人见面,向客人熟练地介绍“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
“华西村是一个"保险箱"。”吴仁宝说话依然铿锵有力,“这里没有亿万富翁,但也没有"两手空空"。”
中式和欧式联排别墅,高层建筑群,已成规模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链,让外人很难把这里与中国的农村联系起来。
当地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而是集观光和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过去,种粮种菜是为了运出去卖。而今,种粮种菜是为了拉外人来看。” 赵志荣说,现在每年来华西村参观的海内外游客高达200万人。这里还因为种出了一个重达286斤的大南瓜而闻名遐迩。
这里的村民享有充分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华西村的村民每人每年获3000元生活补贴,300斤大米,体检中心每年为村民体检一次。企业中,村民与外来务工者实行“同工同酬”。
华西村不缺人才。从华西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99%返回家乡创业,而且还会把自己的“另一半”带回来。另根据规定,华西村从外地招聘来的大学生可一次性获得至少6万元的股份,每年的分红在5%以上。大学生村官可以用分红的收入购买村里的房产或支付其他的费用。
为倡导村民敬老养老,按照村里的制度,凡有100岁老人的家庭,家庭成员每年可领取一万元的奖金。村中一位名叫陈珍妹的老人因成功活到100岁,而让她的儿女子孙获得了高达37万元的大奖。
这里的人们尽管生活富裕,但并没有因此变得懈怠和保守。
“眼下的这场金融危机或多或少要影响到华西村。”吴仁宝说早在2007年底就发现了“苗头”。去年8月开始,他要求所有的企业“少进多出”或“只出不进”以降低库存,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面对记者,他用“前年盘家底、去年保家底、今年做准备、三年后腾飞”来描述自己对危机的判断和应对之策。
针对金融危机,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提出要“抢抓机遇”。一方面,金融危机是投入成本最低的时期,因此要锁定低价位原材料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要在国内金融专业挑选尖端人才。
副书记赵志荣则提出,华西村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要借机开发市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未来几年里,华西村将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开拓旅游业、金融业、服务业、典当业和投资担保等产业。”他这样描绘华西村的发展蓝图。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