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上海、重庆、义乌。
不同的地方,同样的火爆。
点燃“这把火”的,是那些来自浙江省杭州市的旅游消费券。
记者今天采访了前往以上三地的消费券促销人员。
赴上海的工作人员说,3月1日一大早,杭州银行上海分行门口,人山人海。
早早就排队的大量市民提前涌入发放点,现场秩序难以维持。保安虽然拉起了警戒线,但发放工作还是一度中断。
赴浙江义乌的工作人员说,大雨滂沱也丝毫没有熄灭市民领取消费券的热情。7点刚过,发放现场就有不少人排队。
远赴重庆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杭州消费券促销团的工作人员刚把杭州旅游的宣传资料摆上桌,就被拿了个精光。还不断有人问,“你们是来发旅游消费券的吗?”
小小的旅游消费券能否让低迷的消费市场火起来?能否完成“四两拨千斤”的重任?记者发现,各方观点并不一致。
“尝”到亿元消费券拉动消费的甜头后,杭州市再度发放旅游消费券 其实,杭州发放消费券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今年春节之前,杭州市政府就向全体市民派发了总额为1亿元的“大红包”。
据杭州市有关部门统计,那次发放的消费券,对杭州各大商场的拉动放大效应为3.59倍;对家电卖场的拉动放大效应为5.42倍。此外,还间接加大了对钢铁等原材料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消费券的乘数效应。
“尝”到亿元消费券拉动消费的甜头后,杭州市又酝酿出台消费券升级版———旅游消费券,试图把这股消费热潮向外扩展。
杭州市旅游委有关负责人今天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整合与旅游业相关的十大产业,希望在消费券作用下形成联动拉升效应,确保杭州旅游业成为全市最早走出金融风暴困境的行业。
“杭州的消费券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做法,而是一个把"增加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四大目标统一起来考虑的具体抓手,它的背后是一整套长期和短期目标结合的组合拳,我们已经和正在考虑出台的配套政策共有36项。”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相信,打好这些组合拳,就能不断放大消费券的效应。”
据了解,杭州旅游消费券将发往除杭州以外的所有国内及港澳台旅游城市,总额1.5亿元。上海是首发站,也是消费券发放金额最多的地区。原则上,每位上海市民可申领两套杭州旅游消费券,每套包含价值100元的杭州市本级“杭州旅游消费券”和价值50元的某一区、县(市)杭州旅游消费券。
杭州市辖富阳市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旅游消费券主要针对散客市场,富阳市将针对团队市场,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比如旅行社每留下一位在富阳过夜的旅客,将得到20元至80元不等的奖励等。
杭州市民普遍认为,相比于其他一些地方搞政绩工程,杭州市发放旅游消费券是把钱实实在在用在了老百姓身上。
“发放现金可以留到今后再花,而发放消费券可以直接刺激消费,因此这一方式更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可以说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志邦说。
有专家认为,地方发放消费券违反法律法规,很可能破坏国家货币政策的作用,并对税收政策造成冲击 记者发现,这一新鲜做法在赢得各方喝彩的同时,也招致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不能认为仅靠发放消费券就能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雪军说,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的作用是暂时的,要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关键要建立起消费市场的内循环系统。
温州大学教授陈中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个别地方基于自身的特殊情况,用发消费券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并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把这变成一种刺激经济的重要方法,在全国推行开来,可能弊大于利。
“事实上,并非不存在比发消费券更好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方法。”陈中权说,危机时期人们最担心的无非两样:就业和养老。完全可用同样的钱去提高生活贫困者的养老标准,或资助他们就业和创业。这比单纯发消费券要好得多。
有法律人士质疑,消费券的最终给付资金源自哪里?如果来自于财政资金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大,则需要报经预算管制程序的审核;如果消费券资金不是源自财政转移支付,则属于地方政府凭空创造的“准纸币”,明显违背了货币发行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属于地方政府私自涉足于货币发行领域,其涉嫌违规的性质严重。
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方益权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所发放的消费券不是用地方财政相同数目的资金进行冲抵,就会对现行的货币政策造成冲击,并对现有税收政策造成影响。对一部分人发放消费券,无论钱从哪里来,都会对另一些纳税人的权利造成影响,对那些未得到消费券的人来说不公平。
“消费券注定不会是全社会人人都享有的,如果任由各地发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不好的影响。”方益权说。(记者陈东升实习生 吴施施)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