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周英峰)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会如何,危机中蕴藏着哪些机遇,就业难题该如何破解,改革的突破口又在哪里?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厉以宁,请他一一解答。
经济有望实现8%的增长 “国家大量投资下去以后,经济会起来的,增速不一定有多高,但不会还是6%左右的水平。今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到8%或者更高一点。”厉以宁说。
厉以宁认为,经济能否实现8%的增长,需要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内需启动起来,投资、消费都上来的话,“保八”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这不取决于我们自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存在变数,对出口不要寄予太大希望。
尽管世界经济形势的变量很多,但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率先复苏。“因为我们的问题不像外国那么复杂,中国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大内需上,这实际上会培育以后的增长力。”厉以宁说。
进入2009年,全球经济仍在快速下滑,对中国经济带来明显冲击。危机面前,更需要坚定信心,把握危中之机。
厉以宁指出,尽管经济形势不乐观,但普通公众相信政府会把经济搞好,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同时,4万亿的投资正在加紧落实,国家也正在帮助农民工、大学生解决就业,对政策措施的有效性,老百姓也是有信心的。
“从中国整个经济形势来看,大盘子也没有太大问题。危机不是从我们这发生的,当前出口下降了,有些外向型企业停业了,但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变。”
厉以宁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两大挑战:一是经济增长下滑,二是失业人口增加。同时,两大挑战也伴生着两大机遇:一是推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机遇,二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机遇。
“稳住经济增长,同时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不仅经济增速可以重新起来,经济质量也会比过去好。另一方面,抓紧时间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充实各方面人才,有助于企业迎接未来更大的冲击。”厉以宁说。
具体来讲,厉以宁认为,购买海外资产、资源要抓准、看准,不能盲目“抄底”,否则不一定是机遇,反而可能是大包袱。同时,把银行的质量搞好,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解决就业应是当务之急 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20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当前,“保增长”和“保就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对此,厉以宁从经济周期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按照经济学的规律,经济增长周期往往在前,而就业增长周期滞后一点。当前,经济增长有了好的迹象,但就业的谷底还没有到来。
“两个曲线不一样,而且就业周期不如经济周期回升快,因为每经过一轮危机,往往伴随着技术的改进、装备的更新,劳动生产率在提高,用不了过去那么多人了。现在重要的问题,是把就业放在当务之急。”厉以宁特别提醒说。
2008年,中国确定的年度新增就业目标为1000万,实际完成1113万。而今年,国家把这个目标调整到了900万。“完成这个目标不容易,但国家正在积极想办法。”厉以宁说。
如何破解就业这个难题,厉以宁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从长远发展看,中国需要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道路,但“劳动密集型企业效率不高、不应受到重视”的观点是错误的。当前,需要特别帮助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使他们吸纳更多的就业。
同时,厉以宁建议,可以考虑给那些从沿海返回内地的农民工提供创业的机会,比如为他们发放小额贷款,鼓励他们根据自身所长创办一些小企业、小作坊。这可能比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来吸纳就业更有效。
城乡一体化的改革最迫切 “最重要的改革是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城乡一定要一体化,这不能再拖了。”谈起改革这个话题,厉以宁的观点很鲜明。
厉以宁以“农民工大量外出就业”这个中国非常突出的问题来解释他的观点。他指出,长期存在的二元体制,造成城乡之间工资待遇差别明显,这使得农村成为一个庞大的蓄水池,劳动力不断转移出来。这样,不仅需要解决劳动力增量的问题,还有大量的劳动力存量在那里,经济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速,就业问题才能缓解下来。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就是走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差距应该缩小,待遇应该一样。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必须统筹城乡,这样的话农民就进出有序了。”厉以宁说。
厉以宁指出,土地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他们社会保障的依托。农村体制改革不能停,但土地流转应该有规划、有秩序。土地流转所得的钱,应该提一部分用做农民的社会保障,这一点很重要。
除了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厉以宁认为改革的另一重要突破口是民营企业。当前民营企业仍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包括市场准入等许多方面,这是体制上的问题,也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