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拼车出行方案为啥遇冷?
——本报特派记者到两个试点单位展开调查
特派记者 吕剑波
2月26日起,杭州开始试点拼车方案,倡导市民拼车出行。这让杭州成为国内第一个政府鼓励市民拼车出行的城市。
试点中的拼车方案获得了市民和网民几乎一边倒的支持,人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杭州能出台关于拼车的具体规章和制度。
然而,记者在杭州调查时却发现,拼车方案在两个试点单位都遭到了冷遇,真正实现拼车出行的为数寥寥。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拼车意向的私家车主很少
施家花园社区位于杭州市中心,距离杭州市交通局仅一墙之隔。或许因为这个原因,施家花园成了拼车方案试点的两个单位之一。
施家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黄英并不否认有这样的因素,但她认为交通局选择施家花园试点,更多的理由是,这里拼车的“基础”比较好。
“我们社区不算特别大,但目前有300多辆私家车,这在杭州属于比较高的比例了。”黄英介绍,“私家车多了,拼车的可能性也就大了。”
然而,到昨天为止,施家花园内真正实现拼车的只有3对。“这3对还不是每天上下班都拼车,只是约好了,可能偶尔拼一次。”黄英摇了摇头。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另一家试点单位——杭州东部软件园。园区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从方案试点开始,园区内达成拼车意向的“不超过2对”。
搭车不在这次试点的范围内
可这并不意味着居民对坐别人的车没有兴趣。
“社区里对坐别人车比较积极的都是那些没有私家车的人。”黄英笑了笑,“但他们都不符合拼车方案的要求。”
“这次拼车方案的对象很明确,就是拥有私家车的市民。”杭州市交通局行业管理处处长陈捷说,“拼车方案有三个原则:自愿、非营利性、有车。我们认为‘拼车’就是发生在有车人之间的,而那种无车人和有车人的拼车,我们叫做‘搭车’。”
为什么搭车不在此次试点范围之内呢?
“政府鼓励拼车,还是从环保的角度考虑的。”陈捷介绍,“拼车可以减少车辆出行,但搭车并没有减少车辆出行,所以,搭车不在这次试点的范围内。”
从2003年开始,杭州每年灰霾天数在158到176天之间。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杭州市政府研究了多项课题,鼓励拼车出行是其中的一项课题。
“杭州主城区有机动车46万多辆,其中私家车36万辆左右。”陈捷扳着手指头算起账来,“我们假设私家车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参与拼车,规模就能达到10万辆。拼车出行,一辆车一年可以少开一半的时间,按照一辆私家车一个月100升汽油算,10万辆车一年就能少烧6000万升汽油,这能减少多大一块尾气排放啊!”
非营利性是拼车方案的又一个特点。
“非营利性并不是无偿。”陈捷强调,“拼车人之间会发生一些费用的分担和补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这样做的本意也不是为了营利,所以我们不禁止。”
“这也是不把搭车纳入此次拼车方案的原因之一。”陈捷话锋一转,“如果搭车也按照这样界定,那些非法营运的黑车就会钻这个空子了,所以,这个口子还是不能开。”
拼车要考虑的问题实在不少
“在给小区里的私家车主发拼车方案介绍材料的时候,我也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聊了聊。”黄英说,“大部分人都说可以考虑,但并不很愿意和别人拼车。我记得有一个车主很有顾虑,她说拼上来的人自己不熟悉,而且生活习惯也不一样,更头疼的是万一发生了问题、纠纷,该怎么解决?”
拼车,看似很简单,但细细研究起来,就会发现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
“我们正在印刷鼓励拼车的宣传册,里面有很重要的一块部分,就是提醒市民注意拼车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和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论证时发现的。”陈捷说。
比如,拼车的过程中,个人财产损失了该怎么办?拼车时发生车祸造成拼车的乘客人身伤害,医疗费用和赔偿该怎么解决?拼车过程中发生事故,赔偿金是否应该分摊?
再比如,我开一辆奔驰,你开一辆普桑,我们两个拼车,你是否应该给我一定的费用补偿?
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况:一位女士和一位男士拼车,别人是否会有什么闲话?
“我们论证的时候都充分听取了各个部门的意见,最后这个问题,就是妇联提出来的。”陈捷说,“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我们目前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因为拼车毕竟是市民的自愿行为,政府不宜也不可能管得太细。所以我们在宣传册里只是提醒市民选择拼车伙伴时要慎重,同时建议双方最好就我们提出的这么多问题有个书面的约定。这样一来,问题就能解决了。”
保险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款专门针对拼车的保险品种,市面上的保险产品都是面向驾车人、乘车人和第三者的。
“政府要不要建议保险企业开发专门针对拼车的保险产品,这也是一个问题。”陈捷说,“我们现在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要看试点的情况再作打算。”
试点单位不久可能再增加2家
目前的拼车方案试点,并没有一个截止时间,但陈捷透露,试点的时间应该不会少于半年。
“而且不久以后,我们可能还要再增加2个试点单位,这样4个单位试点,基本可以掌握拼车方案的可行性了。”陈捷说。
“我们现在还在回收发放的信息登记表。”黄英说,“登记表上主要记录车主希望拼车的时间和线路,我们经过整理,发布在社区的信息平台上。有意拼车的车主,可以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寻找合适的拼车伙伴,然后私下联系。”
“政府对具体的拼车行为不会干涉,只是做一些必要的引导。”陈捷说,“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红娘,只负责介绍两个人认识,至于两个人谈恋爱成不成,就看他们自己了。”
焦点关注
鼓励政策正在研究
通行权是否优先?
“现在很多车主对拼车不踊跃,都在观望中。”陈捷坦陈,“我们也在研究,是不是能够提供一些鼓励性的政策。”
首先是经济上的。“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减免通行费,比如拼车的车辆可以少交3个月的通行费。”
其次是通行权的优先。“这也是最能吸引车主拼车的。我们考虑,能不能在高峰时间,允许拼车车辆走单行道,或者允许拼车车辆借用公交车道。”
“当然,这些政策目前还没有出台的打算。”陈捷接着说,“我们还是要看实践的结果,如果拼车的效果好,上路的车少了,那么通行权的优先就能提上日程了。”
为了更好地识别拼车的车辆,杭州正在征集拼车的标志。陈捷说:“这样一方面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另一方面也便于识别。”
拼车从公务车开始?
从研究试点开始,拼车方案就在杭州引发了众多讨论,参与讨论的人中不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杭州市一位政协委员提出,拼车应从政府公务车做起。“像开两会的时候,领导们都是一个人坐一辆车。目的地都是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为什么不能拼车一起前往呢?拼车,就应该从领导干部的公务车拼起!”
这位政协委员的话得到了不少市民的赞同。
陈捷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公务车拼车在操作上比私家车拼车相对要简单,可行性比较大;其次,公务车数量并不多,拼车的主力还是私家车,但从政府带头的角度看,公务车拼车是一种好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