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3月3日电 题:在家乡创业并不比外出找工作难——江苏涟水县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
新华社记者叶超
“金融危机下,对农民工返乡,要转换思路,他们不仅不是包袱,还是劳务输出地的优质"待开发资源"。
”
淮安市委常委、涟水县委书记李卫平如是说。
涟水县作为苏北地区典型的劳务输出县,早在2006年就开始进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自行试验”,并从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返乡农民工撑起个私经济半边天 今年春节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都出现了农民工就业“僧多粥少”的窘境,但走在涟水县的县城街头,企业招工海报却不时映入眼帘。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记者注意。
带着疑问,记者敲开了涟水县委书记李卫平的办公室。他说,“我们几年前就开始实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层致富战略",正是众多农民工返乡成功创业,让涟水县经济大步发展,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仍能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
见到徐卫波时,他正带人在苗圃中检查苗木种植深度。1997年开始,农民出身、只有初中文化的徐卫波一直外出在常州、北京等地打工,可如今他已是一家苗圃公司的老板。
他说,“我在好几家绿化公司打过工,从种树种草开始一直干到揽工程的业务员。这些年,不仅攒下了钱,也掌握了绿化技术,了解了市场信息。2006年回家过年,了解到县里正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这里地便宜、人又熟,就开始经营起了自己的苗圃公司。现在不仅赚钱快了,还让30多个村里人有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
记者从涟水县乡镇局了解到,从2006年以来,涟水县返乡外出人员创办个私企业614户,资产总额8亿多元,年销售收入29亿元,占全县个私经济总量的四成多。在这些返乡创业的外出人员中,农民工占了大多数。
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涟水县一度出现用工短缺,2008年三季度,该县企业用工缺口达20000多人。从今年1月份以来,8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在涟水县顺利就业。
要像重视招商般扶持农民工创业 长期以来,苏北是江苏省经济的洼地,各县为了发展经济十分重视招商引资。不少县向县直、乡镇和垂直管理部门层层下达招商“刚性”指标,“逼官招商”。然而,涟水县却不随大流,取消“刚性”招商指标的同时,增加了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考核指标。
李卫平介绍,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闯荡多年后,见过世面,观念受过沿海发达地区市场经济的熏陶,有不少人还具有特别熟练的生产技术,有些人还掌握了一定的市场销售渠道。他们已成为劳务输出地蕴藏的优质“待开发资源”。
李卫平说;“对发展中的县份而言,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大家都在重视招商,竞争十分激烈,税收、贷款、土地等政策性让利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与其一味招商,不如转而腾出精力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涟水县正是据此明确提出"招商引资和自主创业是涟水经济发展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
县委、县政府形成这种观念上的转换后,涟水县在全县发起了“自信自强、富家富县”的主题教育活动。李卫平说,这个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把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精神上来;二是淡化农民工的打工意识,在基层营造人人争当老板的创业文化。
量体裁衣 扶持政策突出切合性 记者在涟水县采访时发现,这个县对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措施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有着较大区别,对解决农民工创业难具有很大的切合性。套用一位当地创业农民工的话,“在老家,只要有头脑,创业并不比外出找工作难”。
涟水县创业农民工主要是返乡农民工群体中的“能人”,也就是掌握生产关键技术或市场销售渠道的人。资金短缺与风险过大是农民工“能人”创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县委、县政府对此拿出了“涟水特色”的解决措施。
为解决农民工创业的资金难题,涟水县由县财政出资1个亿,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专门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担保。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工能贷到创业起步资金,这家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的担保额限定在400万元以内。同时,充分发挥公务员收入稳定,银行放心的条件,积极发动公务员自主选择,为创业农民工充当贷款担保人。“可不要小看一个公务员最高只能担保5万元贷款,但汇少成多,能贷出好几千万。”李卫平说。
为解决农民工创业风险过大问题,涟水县多方筹集资金,建设集体所有的标准化厂房,实现乡镇有集中区,村村有创业点。有了这些厂房,农民工创业只需向村集体交纳一定的租金就可以租用厂房,减少了大量投资带来的风险,也缩短了创业时间。
截至目前,涟水县已兴建乡镇集中区19个,厂房60万平方米,村级创业点71个,厂房面积25万平方米。仅2008年至今,这个县就有280多名返乡农民工在集体厂房中成功创业,并带动了17000多名农民工“就近就业”,实现销售收入46601万元。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