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形形色色的政府补贴
进口限令、报复性关税、反倾销调查等保护措施,在最近的国际贸易活动中愈演愈烈
文/张士斌 梁宏志
在全球应对危机受到持续关注的政府补贴中,引人注目的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指为了鼓励出口,一国政府对本国企业在出口商品(包括技术和服务)时给予现金津贴或财政税收补贴,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世界贸易组织中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将出口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可申诉补贴和不可申诉补贴三种。但从补贴的基本方式来看,出口补贴主要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直接补贴指政府对出口企业直接给予现金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收入补贴;间接补贴指政府间接地通过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给予出口企业的一种补贴,包括利率优惠、出口退税和为出口商品提供优惠服务等。
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是政府按照出口商品的数量或价值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在国际市场上,同等条件(相同样式、件能、构造以及质量等)下,商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价格,不同形式的补贴在保证企业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价格,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如加拿大政府专门成立了奶制品委员会,负责设定工业奶的价格、制定年度生产配额、参与执行特别分类,政府对每升牛奶补贴0.0304加元,以补贴出口牛奶与国内销售牛奶的价格差。
1970年前后,美国政府开始实施“目标价格-价差补贴系统”,对农产品出口提供价格补贴。1945年,美国政府给予农场主的价格补贴为7.4亿美元,1983年达到93亿美元,1987年最高达到167.5亿美元。1985年,美国通过《农业安全法案》,通过冻结价差补贴、冻结补贴基础面积、鼓励和补贴土地休耕、扩大出口补贴等措施,运用生产环节的限制和流通环节的补贴来提升农产品价格水平和出口竞争力。 1996年,美国通过《农业法案》,暂停实施“目标价格-价差补贴系统”,在2002年之前用固定补贴取代。
收入补贴
收入补贴即直接对出口商品的企业(生产者)进行收入方面的补偿。在1995年关贸总协定谈判取得一定成功之后,美国和欧盟都减少了对价格支持的依赖,以提高竞争机制,减少以高昂的支持价格来维持的沉重的库存负担,控制不断增长的农产品计划运作成本。近年来,美国在农业补贴政策上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传统的以目标价格、保护价格、贷款差额支付为主的价格支持政策,逐渐转向以直接收入支付、反周期支付等为主的收入支持政策。
加拿大在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修改了过去对出口奶制品直接进行价格补贴的政策,制定了牛奶特别分类计划,通过法律保障出口牛奶的生产者得到“足以补偿其加工成本和投资回报的差额”,并从牛奶销售总收入中划出一块补贴给出口牛奶的生产者。
1999年欧盟委员会通过《欧盟2000年议程》,将欧盟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转变为与农产品产量限制相结合的价格补助体系,在降低主要农产品的行政定价同时,对因降价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损失进行直接补贴:用两年时间将粮食支持价格下调15%,对粮食的直接补贴额提高到每吨63欧元,相当于抵偿粮食支持价格降幅的50%。1992年欧盟对生产者的直接收入补贴为农业净收入的20%,1997年则达到农业净收入的37%。
1994年,墨西哥政府发起了新农场支持计划,向占墨西哥农民绝大多数的谷物和油菜籽生产者提供直接收入补贴,作为取消作物保护价后对生产者的补偿。
金融性出口补贴
金融性出口补贴政策是一种间接补贴政策,它通过对本国出口进行补贴或支持,以国家的力量来提高企业在对外活动中的竞争力,该政策最基本的作用就是通过为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对企业进行补贴。
如英国出口信贷担保局、美国进出口银行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法国对外贸易保险公司和法国对外贸易银行,以及一些多边出口补贴金融体系(世界银行的多边投资担保局、欧洲重建和开发银行、非洲进出口银行等),这些机构在买方信贷、供应商信贷融资(卖方信贷)、信贷额度和出口项目融资计划等领域,为出口商(生产者)提供融资便利,同时通过出口保险单、海外投资保险等提供保险便利。
美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产品信贷公司对农产品的商业性出口,给予本国出口商的卖方信贷或外国进口商买方信贷,短期出口信贷的贷款期限可达36个月之久,贷款利率一般采用比较优惠的固定利率,仅1981年至1984年四年内提供的信贷就有112.7亿美元。
欧盟各国也均对其出口提供信贷。出口信贷的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其差额由国家财政负担,以吸引资金短缺的外国进口商使用出口信贷购买贷款国的产品。
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也向本国出口商提供固定或浮动利率贷款资助出口,向出口商提供政治和商业风险的保险,向提供出口信贷的银行出具担保。
日本政府于上世纪50年代颁布了出口保险法,随后不断完善和充实,相继建立了普通出口保险、出口贷款保险、出口信贷保险、出口广告保险、出口汇票保险、出口担保保险以及海外投资保险、汇率变动保险等出口保险,确定出口商在外国实行汇兑和进口限制、发生战争和内乱而蒙受损失时,或者因发生非常危险和买方倒闭等而收不到出口货款时,国家将按一定比率予以补偿。
英国出口信贷担保局则为英国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根据该机构与其他国家的出口信贷机构达成的合作协议提供出口信贷服务。另外,该机构还对小出口商提供一揽子服务计划。在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大企业的竞争而处于劣势,它们信誉较低、资金实力较差,很难从商业性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担保以及保险;且由于单项业务量太小而不具规模效益,商业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为它们提供服务。英国出口信贷担保局明确承诺对小企业提供服务,而且把这项服务列为重要业务,通过国家担保的形式以降低小企业面临的买卖违约、买者无力偿还和国家风险。
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是一国为了奖励出口,退还出口商已缴纳的(部分)税款,有的国家全部退还,有的退还大部分,还有些国家则规定了期限,逾期不退还。出口退税的项目有(特别)销售税、货物税、关税、增值税等,还有些国家(韩国)对酒等特殊商品实行出口退税。
20世纪60年代,欧盟为了统一管理农产品市场而制定欧盟统一农业政策(PAC),其条款便包含对农产品出口商提供出口退税的优惠,以弥补在欧盟境内生产的用于出口到第三国的农产品,在成本或价格方面与国际市场上现行的成本或价格之间的差异,从而促进欧盟各国农产品的出口。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各成员国在实行出口退税过程中,不同的商品种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改变其退税率,并依靠退税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调整农产品的出口种类及鼓励企业向哪些国家出口。
欧盟委员会根据其在全世界的农业发展战略,制定不同商品的退税率,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改变,各成员国则完全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退税率来执行本国商品的退税。成立于1964年的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便有助于保障欧盟出口退税的政策。这笔基金由欧盟统一管理,其开支情况列入欧盟的预算计划。欧盟根据各成员国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来确定应交的份额,然后由欧盟按比例将基金分配给各成员国。
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口限令、进口关税、报复性关税、反倾销调查、反倾销补贴、环保标准、知识产权等“保护”措施在最近的国际贸易活动中愈演愈烈。
“BuyAmerica”概念来自美国1933年颁布的《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联邦政府在物资采购和公共建设时,必须承担购买“美国制造”产品的义务。2009年初,该概念被重新使用,规定除非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成本过高,会损害公众利益,否则9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所需钢铁,要由美国企业在国内生产。为了鼓励本国生产的生物柴油出口,美国政府为生产商提供每吨300美元的出口补贴。
欧盟委员会宣布,在金融危机时期,放宽成员国对企业的补贴政策,在今后两年里允许成员国政府向得不到银行贷款的受困企业发放补贴或贷款,还允许各国政府向银行提供贷款担保时降低保险金额,收费可低于市场价格。另外,欧盟委员会允许政府为投资成本30%来自私人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最高250万(原来为150万)欧元的风险资金援助。
意大利政府计划采取特殊税收政策,如削减工商业地税(IRAP)等,减少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影响。
挪威政府决定,将出口企业信贷担保数额,从600亿克朗提高至1100亿克朗,以确保出口企业能够获得足够资金以抵御金融危机冲击,政府还计划将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从10亿克朗增加到25亿克朗。
俄罗斯计划放弃原木出口的所有出口关税,给予国内五六家大型木材商以零关税的优惠政策。
巴西财政部采取改善兑换形式(执行有利于出口的汇率)和刺激更多出口(出口补贴、信贷优惠)的措施,促进国内企业的出口。
印度则不断出台鼓励企业增加出口的政策,在税收、出口信贷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以扩大信息软件业、生物制药业、汽车零部件加工业与电子产品的出口,挽回不断扩大的外贸逆差。□(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