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四日电
题:人大代表聚焦旱情
建议人工增雨常态化
中新社记者柴燕菲
波及中国十五个省、逾四百万人口的旱情,备受代表委员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当在全国缺水少雨地区,建立专职队伍,实施人工增雨常态化、日常化。
宗庆后表示,中国华北、西北等地区之所以会频繁遭遇旱灾,是因为常年缺水少雨所致。
他说,中国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南方的五分之一,仅为世界人均的二十分之一,属于极端缺水地区,甚至低于公认的人类生存基本保障线。水资源的不均匀分布,除了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外,还造成北方土地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宗庆后认为,“在这次北方旱灾地区,就有许多地方实施了人工增雨,如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着眼在减灾救灾而临时实施的人工增雨,充其量只能起到缓解旱情的作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几无作用。”
宗庆后建议,实施人工增雨的专职队伍可由气象部门实行业务指导,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并颁发上岗证书,由各地方政府统一进行管理。
宗庆后表示,中国在长江、黄河源头长期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证明,人工增雨常态化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不仅增加了水库储量和河流水量,还保护了河流源头和水库上游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他建议,实施人工增雨常态化的地区,同时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造、改造一批水库、河道,使增加的降水能够很好地保存、利用起来。同时还要加强植树造林,植被养护等相关工作。”
对于旱情,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同样关注。他建议,由国务院出台“减少自然灾害行动纲要”,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自然灾害隐患,制订减少自然灾害方案,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