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1月新增信贷达到创纪录的1.62万亿元之后,2月信贷投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也将达到1.1万亿元。新一轮信贷迅猛增长会否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作为放贷主力的国有银行是否会重蹈几年前“大贷款、大不良资产”的老路?
对此,国有大型银行——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今非昔比,国有银行不会走上“大贷款、大不良”的老路,而是会取得“大贷款、大丰收”的效果。
三大原因使信贷快速增长属正常
肖钢认为,今年前两个月信贷快速增长基本正常。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增长有以下几个原因:
——信贷投放的自身规律。最近几年中,每年的第一季度信贷投放都相对较多。从银行经营看,早投放早收益,这样有助于提高银行利润水平,今年只不过比往年更多些。
——贷款规模的放松和票据融资的激增。去年6月以前,放款规模受到控制,而去年11月份才真正实现了银行信贷的快速增长。另外,新增贷款中相当一部分是票据融资,这些票据分为银行对企业的直接贴现和银行之间的转贴现两部分,对于后者不排除重复计算的可能。“我认为今后应该将票据与贷款分开,对票据的管理更加细化,这样分析起来就更到位。”
——扩内需、促增长一系列措施出台后,各家银行积极跟进,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信贷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肖钢说,虽然信贷增长速度较快,但目前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依然紧张,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就城乡而言,城市得到的贷款多、农村得到的少;就企业类型而言,贷款多集中在大型企业上,中小企业得到的相对较少。
信贷快速增长,不良贷款是否会增加?对此,肖钢说,这是中行最关心的。绝对不能再走2003年、2004年股改前“大发展、大不良(贷款)、大剥离”的老路。
“现在信贷增长这么多、这么快,会不会回到老路上去?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担忧也是合理的,过去有过教训。对银行来说,应该高度警惕,坚决不能走到老路上去。”肖钢说。
“大贷款”不会形成“大不良资产”
肖钢说,现在的中国银行与5年前已经不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不走过去的老路,“大贷款”不会形成“大不良资产”,而是通过大发展实现“大丰收”。
他说,有三大因素确保“大贷款”不会形成“大不良资产”:
——经营机制与5年前有很大不同,银行都严格控制贷款投向,并没有靠放松贷款条件而扩规模,新增贷款基本上投向了国家重大项目,包括铁路、核电、医药卫生、文化产业等领域。
——条件与5年前不一样。目前中行实现集约化经营,扁平化管理。在贷款审批上过去是四级(总行-省分行-地市级分行-县支行),现在是两级(总行-省分行),所有贷款都由总行和省分行审批,有助于防范风险。
——建立了一套国际会计准则,按照国际会计准则,银行随时对不良贷款提取拨备,这对保证银行稳健经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去年中行不良贷款为870亿元,但提取的拨备超过1千亿元。
另外,多方监管也保证了不良贷款不会被大量掩盖。一是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内部有独立董事等监督;二是独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三是有银监会、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监管机构的现场监管等。有利于防止产生和积压大的不良贷款。
他说,作为上市公司,只要按照审慎经营原则,按照国家的发展政策,就会实现良性发展,实现大发展、大管控、大丰收,而不是走到“大发展、大不良、大剥离”的老路上。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刘诗平、白洁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