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3月8日电 (记者苑坚)在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板房区,30岁出头的刘晓菊开了一家杂货店,向板房区的居民供应日常生活用品。虽然生意不好做,每天最多只能赚二三十元,但刘晓菊对今后的生活依然很有信心:“不能光等着政府救济,我也有一双手,能自己养活自己。
店虽然小点,但至少能解决生存问题;以后店做大了,还可以开到绵竹城里去。”
而在另一个极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的板房区,一家“四姐妹饭店”的出现,则解决了不少当地群众和援建者的吃饭问题。
这家饭店是由汤云英、谢茂霞、杨云芬和宿玲群于去年12月联合创办的。据汤云英介绍,由于丈夫和孩子外出打工,她们四个女人一商量,每家出一间板房,又租了几间,就办起了这饭店,兼营住宿。4个人分别下厨、当服务员等。
汤云英说:“地震已经使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也不能坐着等饭吃,自己有能力就自己找饭吃。一天下来,每人能有一二十块钱收入,还是非常不错的。”
江油市武都镇的彭哲慧和妹妹以前都在北京务工,年前因为原来务工的企业不景气回到了家乡。在当地举办的“春风送岗位”大型免费招聘会上,她和妹妹都在当地企业找到了工作。
彭哲慧说:“灾后重建我们妇女也有舞台,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挣钱。重建家园,我们的贡献可不比男人小。”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