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报》3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掌握科技未来的关键 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追求15年的目标,成为了稀土供应的“最终垄断者”。产业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优势将使北京掌控消费电子和绿色科技的未来。
稀土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激光、航空等数百种科技产业。
经过长期价格战和出口配额削减后,全球95%的稀土都是由中国生产。尽管中国有充足的资源和精炼能力生产足够多的铽、钕和镝等,来满足以每年10%速度增加的全球需求,但中国今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将可能只有3.8万吨,还不到日本一国需求量的1/4。
中国的优势地位将越来越具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许多前沿环境科技都严重依赖稀土,如风力涡轮机、混合动力汽车等。稀土专家杰克·利夫顿说:“邓小平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已成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世界应该警醒,开始考虑这类"科技金属"。没有它们就将没有科技。中国已经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金属资源让本国公司具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中国在稀土供应上的优势以及把稀土发展成为“21世纪的经济武器”的想法引发了日本所谓的“无形产业海啸”恐慌。日本所需的稀土几乎100%从中国进口。日方认为,稀土将有可能成为未来贸易战的一个战场。丰田和其他大型汽车制造商正忙于确保来自越南和马来西亚的替代性供给。在价格战中失势的美国稀土矿将重新投入使用。但许多产业观察家认为,北京可能会在对手出现之前策划一场全球供应危机。
日本三井集团稀土部门主管佐藤洋一说,中国的战略表明,北京正在和世界稀土消费者之间进行一场复杂的博弈。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有两个目的。第一,这可以给本国高科技产业一个繁荣发展的机会,并获得相对于其他国家对手的巨大竞争优势。第二,这可能会迫使外国公司将其高科技工厂和研究中心迁入中国以获取稀土配额,但此举会遭到日本公司的反对,因为它们担心会丧失产业机密。
佐藤认为,中国还会用其已有的垄断地位来摧毁任何新的竞争。虽然全球42%的稀土矿分布在中国之外的地方,但其他地方的精炼能力无法与中国相比,“当然,有很多人想在中国之外的地方建立精炼厂……但这些投资在中国可能施加价格报复的情况下并不会起什么作用。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都出现了新项目,但中国只需将价格下调,就会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作者里奥·刘易斯,伊文译)
(来源:环球时报)
更多精彩 请点击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