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近日,厦航一位36岁的冯姓机长在家中自杀。据冯的同事说,这位年轻机长在遗书留言:“生活太压抑……”。3月8日,厦航飞行部、工会及其亲友为他举行了一场小型的追悼会。
中国“航空案第一律师”张起准在获悉该机长自杀后,写下了上千字的感言,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这篇文章在全国各大网站上引起热议,张起准说,据他从自杀机长身边的同事、同学那时获得的信息,冯的压抑与飞行员辞职难有关。“希望这份沉重的代价能够唤醒我们,为改善飞行员的生存环境做点儿什么,别再让飞行员迷失自我。”
友人印象:性格外向乐于助人
一位飞行员说:“印象中的大冯,是一个快乐的人,只要有他在的场合,很少有冷场的时候,风趣幽默,为人诚恳,正直,乐于助人。在工作上,他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厦门航空公司的很多关于飞行的手册,都是出自他的手。”
厦航工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同事们称这位冯机长为“大冯”或者“冯哥”,从名字里就能看出冯机长是一个比较善良淳朴的男人,同事们对他的印象也是“好人”。他是在消失近半个月之后,被发现死在家中,推测自杀时间是2 月中旬。
据冯机长同学介绍,冯经常参加同学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很活跃,是一个好人,性格也开朗。“他很善良,不愿意给任何人添麻烦,也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
同事回忆说,12年前的8 月6 号,冯机长来到厦门,和许多新员工一起住进了机场边上的那栋砖红色的小楼,那幢小楼至今还在。
同事观点:想离职真不容易
飞行员都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论是从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心理压力承受的程度来看,都超过一般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名优秀机长,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一位飞行员说,飞行员内心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是常人所无法理解和想象的。据厦航工会工作人员介绍,厦航曾给冯机长分过房子,但冯机长好像卖掉了,自己到思明区买了套房子。“他可能是不想下班了,还可同事在一起,在这个环境里,他有压抑感。”
原厦航机长陈建国最近正和厦航打辞职官司。他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部分和冯机长在一起聊过天的同事都知道,他一直要离开这个地方!不过从来没有人想过,他是这样的悲壮地离开!”
但是,既然觉得这个环境压抑,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呢?对此,陈建国说:“飞行员要辞职太难了,公司都在提起天价索赔,就像我想离开公司,他们就向我索赔900 多万元,这比我在厦航12年收入总和的5 倍还多。这么多的钱,飞行员如何付得起?”
陈建国认为,冯机长是“不自由毋宁死”。他说:“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勇气,选择这样离开?而这里又是什么样的地方,让他这样决意离开?飞行员,应该还有更多的选择!”
厦航工会一位工作人员也说:“冯机长的死,应该与体制有关,飞行员不能正常的辞职。”(记者陈捷)
链接:
中国“航空案第一律师”张起准的博文
《写在厦航飞行员自杀后》
厦航一位年轻有为的机长,留下简短的遗书而选择了结束生命,他说:生活太压抑了!我为这位年轻的机长深深的惋惜,虽然他的遗书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却让人感觉如此沉重!
作为飞行员,往往被人们羡慕的眼光所包围,平均几十万的年薪,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而且,由于我国飞行员资源的短缺,很多航空公司对于飞行员求贤若渴,高薪纳才,所以,把飞行员比喻成“香饽饽”一点都不夸张。但是,身为一名“香饽饽”,这位机长选择结束生命,多少有点儿让人们匪夷所思。其实,这不得不从飞行员背后的辛酸讲起,而这些,也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且不说,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使得航空公司的经营面临着严重考验,对于飞行员的需求暂时有所减少。更多的飞行员选择保持工作稳定,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选择跳槽,也许用“委曲求全”这个词,也并不为过。
甚至有一些人作出飞行员从“香饽饽”变成“大白菜”的言论,对此,我并不赞同。飞行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因为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集体返航”事件以及辞职事件而备受瞩目,虽然当前返航事件渐渐平息以及由于经济不景气,飞行员辞职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天下太平”。我们依然需要从各种机制和政策上关心飞行员,而这一切,最根本的依然是为飞行员辞职和流动提供合法的保障和渠道,需要各航空公司严格遵守和执行《劳动合同法》,而不能利用当前经济不景气,飞行员求稳定的客观条件,肆意侵犯飞行员的合法权益,“趁人之危”。
因为,宪法赋予了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平等的,是任何人不能肆意剥夺的。飞行员作为劳动者,他们享有《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一切权利。如果航空公司依靠自己的优势地位,不去尊重飞行员,对他们的权利进行肆意的践踏,便是一种违法行为。当飞行员利用法律武器为自己争取正义之时,更不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去干扰司法的公证,企图置他们于死地!
对于自己所享有的权利,飞行员不应当轻言放弃。存在的不一定就为合理,见惯不惯的顺从,只能会造成自己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劣,使得那些肆意践踏飞行员权利的人更加胆大妄为。
中国有句古谚,“自助者天助”,飞行员作为高素质的人才,应该更加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行业主管部门也应该真正的为飞行员着想。但让人感到可悲的是,与《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相悖的104 号文件以及五部委文件,至今没有废止!可以说,这也是造成当前飞行员辞职困难重重的症结所在。主管部门对此不应一味回避,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曾经通过黄河委员向两会提交了制定飞行员条例的提案,我认为,对于飞行员权利的法律保护,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完善,而不应该是以滞后的法律当作挡箭牌,得意洋洋的“以不变应万变”!
另一方面,航空公司的工会组织不能形同虚设,应该经常组织活动,听取飞行员的意见和建议。航空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更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其位就应当谋其政,不应当把飞行员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在他们面前作威作福。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好的为他们服务。对于那些欺上瞒下,违法违纪的管理人员,更应是绳之于法。对他们的仁慈,便是对飞行员的残忍。对他们的纵容,便是对飞行员最大的伤害。
而且,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我们更不能以三分钟热度来关心飞行员,而是应该积极促成飞行员权益保护最根本问题的解决,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只有这样,飞行员的权利保护才能真正的形成机制并能真正有效的实施!
飞行员在辞职过程中,往往会遭遇东家的天价索赔,而且往往是与东家陷入僵局。很多飞行员向公司提出辞职后,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报复以及诬蔑和侮辱,堂堂七尺男儿,每月仅靠最低生活保障金而生活。不仅如此,有时候家人也为此受到牵连,家庭的幸福生活仅仅因为他们行使自己正当的辞职权利而荡然无,甚至还会为此妻离子散。
他们彷徨、无奈,有时不得不要放下自尊,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对一些侵犯自己权益的事情学着习以为常。除了这些比较现实问题的之外,飞行员职业的损害更是让人心生恐惧。根据一些报告数据显示,从事飞行员职业会对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据相关文献报道,人脑完全缺氧时间超过6 分钟就可以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脑死亡。
飞行员在飞行时,精神高度集中,中枢神经细胞的耗氧量增加,加之高空空气稀薄,气压变化大,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降低,造成了所谓不完全缺氧,即细胞供氧、代谢障碍。从而导致了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损害甚至死亡。而且,飞行员在高空受高空辐射、极地辐射、太阳风暴的影响,血液细胞寿命很短,如:极地航线会造成飞行员血小板数量急剧降低。且易发生血液系统细胞低分化。
也许,当你看完这些诸多的职业损害之后,对于飞行员职业的羡慕便多少会转为望而却步。往往在耀眼的光环之下,都包含着一言难尽的辛酸和苦楚。可以说,飞行员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来换来了人们所羡慕的年薪和社会地位。
厦航年轻机长的辞世,是中国民航的损失。我们在深深惋惜的同时,更应该不断的反省。其实,飞行员都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论是从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心理压力承受的程度来看,都超过一般人。为何一名优秀机长,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为什么在外人看来是那么一份感到自豪和骄傲的职业,会让这位机长发出“生活太压抑了”的感叹?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会因为其生活境遇而发生改变,一位年轻机长到底遭遇了什么,而使其变得消极厌世而最终悲观的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
而且,还发出宁可去非洲,也不愿在厦航的感叹!更何况年仅36岁的他正处于职业的黄金时期!这位年轻机长自杀的消息也让诸多业内同仁感到震惊,很多飞行员也在网络上对他们的这位优秀的同事进行了悼念,有人说,“冯哥是个单纯善良,象张白纸一样的好人……一个好好的人,居然在厦航十几年后居然是这样悲惨的结果!!!”在他们悲伤的情绪中,我也感受到他们的无奈。逝者已矣,希望这份沉重的代价能够唤醒我们,为改善飞行员的生存环境做点儿什么吧,别再让飞行员迷失自我。
最后,我希望,飞行员这个特殊群体再次在媒体亮相时,不会再与“天价赔偿”、“飞行员辞职难”等字眼相提并论。更希望,像厦航年轻机长这样的悲剧能够避免!飞行员不是金丝鸟,束缚了他们的翅膀,只能毁掉他们的人生!在此,我想借用走了的飞行员同事的一句话,希望他在“在天堂里没有压抑,像天使一样,永远快乐的飞翔!”年轻人,一路走好!来源:台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