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3月13日电(记者段博)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西安市近期将投入200余万元保护“绿色文物”,对包括已有2000多岁“高龄”的国槐在内的76株濒危古树名木进行救助,让它们安享“晚年”。
记者从西安市林业局获悉,这次首批实施救助的濒危古树涉及槐、银杏、松等多种树木,平均树龄在700岁以上。
其中,位于临潼区胡王小学院内的国槐已有2000岁“高龄”。
负责这个抢救项目方案设计的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小纪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古树名木作为绿色文物和活化石,集中抢救濒危古树就是对历史负责。”
据介绍,西安市现有古树17469棵,名木31棵。其中古树群16513棵,散生古树956棵。散生的956棵古树中,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226棵,300-499年的二级古树216棵,100-299年的古树514棵。西安市已将这些古树登记在册,为它们建立了详细的“户口”档案。
据了解,这些古树不仅年代久远,很多还与历史典故密切相关。比如,临潼胡王村的国槐,相传鸿门宴时刘邦曾在树下躲避,由此得名“护王槐”;蓝田县鹿苑寺的银杏,据考证为唐代大诗人王维亲手所植;长安区天子峪口古银杏,唐代名将尉迟敬德曾在此拴过马。
记者在临潼胡王村小学见到了2000多年的树王。虽然这株国槐树体内已空朽,很多主干要靠支架支撑。但是其树冠完整,树身挺拔,9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围拢。
王小纪说,从2007年10月起,西安市有关部门就深入到11个县区,对全市的古树名木生长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列出了急需抢救的古树名册。列入首批濒危抢救计划的76棵古树,将充分考虑它们的生长环境,参考其拥有的历史文化特点,量身制定抢救方案。
“最新制定的《西安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已按相关程序向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上报,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将有望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王小纪说。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