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的雪弗兰品牌2月在美国市场进行大甩卖。 |
在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汽车业“三巨头”曾代表了汽车业无限的光荣与梦想。 |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全国保有汽车超过2.5亿辆,几乎每人都能摊上一辆。 |
“三大”巨亏陷困境 “脊梁”何以撑危局
奥巴马要为美国汽车业“加油”
长期以来,汽车业一直被看作是美国强大制造能力的一面旗帜。从流水线上不断驶出的汽车,甚至代表了这个“车轮上的国家”的开拓精神。汽车文化已经深深融入美国精神,2006年夏天迪斯尼为何能凭借一部《汽车总动员》对梦工厂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根本原因就是该片触动了美国观众的内心。
然而,就在短短两年多后,美国汽车文化的源头却出了大问题:汽车业病倒了。随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陆续感冒,整个美国经济都开始打喷嚏。不但行业面临困境,连国民信心都出现动摇。
面对如此危机,刚上台的总统奥巴马自然不能无动于衷。他承认,汽车业是“美国制造业的脊梁”。他2月24日表示,他支持整顿美国汽车业,好让产业具有竞争力。
奥巴马此前也一直坚持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任由汽车业‘消失’。同时我已说过,我们不能为汽车工业开出一张空白支票。”对于美国的汽车危局,奥巴马也开出了药方:宏观上的政府监督加上产业上的描绘未来蓝图。
1
“三大”陷入困境 屡向政府求援
虽然已经到了春季,但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仍笼罩在化不开的寒意之中,到处一片萧条,因为人们的心冷了。
在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汽车业“三巨头”曾代表了汽车业无限的光荣与梦想,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直接或间接地为汽车业相关的行业工作,在底特律,人们都以住在这座汽车城为荣。
然而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失业率节节上升、企业亏损不断加剧、腐败丑闻盛行、居民怨声载道,这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也使底特律成了美国治安最差的城市。有报道称,有将近一半的底特律居民已搬离底特律。
人心散了的宏观背景是美国汽车业到了崩盘的边缘。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冲击,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销量大幅度下跌。2008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在美国市场上汽车销售量比上一年分别下降22.7%、21.8%和30%。更糟的是,“三大”现在仍在一步步滑向更深的泥潭。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2009年1月的汽车销量为66.8万辆,“三大”表现惨不忍睹。通用汽车1月轻型汽车销量下降49%,销量跌至过去5个月来的最低水平;福特汽车1月汽车销量下降40%,公司的月度销量在多年来首次跌破10万辆;克莱斯勒汽车1月汽车销量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55%。
出售经营不善子品牌、关闭地方工厂、裁掉多余员工、大力削减成本,为了逃避破产的命运,美国汽车业巨头们用尽了种种手段。通用表示,将在今年一季度做出出售悍马或逐步淡出市场的决定;土星品牌在2011年产品周期结束后不再运营,并计划出售萨博品牌。通用还公布在2009年内全球裁员4.7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9.3%;同时在2012年前关闭位于北美的5家工厂。
克莱斯勒则计划削减固定成本7亿美元,每天减少一个生产班次,减员3000名,停产3款车型,减少10万辆的产能。
虽然汽车公司力求“断臂求生”,但无奈积重难返,未能取得效果,面对生死选择,“三大”果断选择了最后一招:拉下脸来向美国政府求援。
其实,美国汽车业三巨头之患并非始于今日,它们发展轨迹早已沉沦。早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时,“三巨头”就曾因海外竞争加剧而陷入困境。之后,日本和欧洲汽车制造商涌入美国市场,“三巨头”把持多年的市场中心地位不复存在。
这几家企业存在的战略发展、产品创新和劳资关系方面的多种问题积重难返,与海外汽车商竞争节节败退,盈利水平一直在降。而金融危机又成了压垮骆驼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形势虽然恶劣,由于汽车业历来是美国制造业支柱之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产业链条长,上下游产业几乎覆盖了美国各个行业。因此,汽车行业崩溃,失业人潮涌出工厂是美国政府无法接受的。“三巨头”也正是看准这一点,凭着有筹码在手,能实行“自我绑架”的汽车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和政府谈条件,跑到国会山要饭。
去年12月,巨头们从布什政府“打劫”到约200亿美元。现在,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又重返华盛顿,希望能拿到更多“救命钱”。
通用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2月17日又向美国财政部提交报告,要求政府在原有基础上再提供总额最多216亿美元的救助资金。其中通用要求增加救助资金为166亿美元,克莱斯勒要求增加50亿美元。
底特律的汽车业成了一个“无底洞”,着实令美国政府头疼。可是,奥巴马除了添钱外,还能靠什么来为老旧的美国汽车“加油”呢?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