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3月14日当期封面 |
就业危机让各国政客头疼 失业率骤升已在所难免
就业危机
《经济学人》2009年3月12日印刷版封面故事 往期回顾>>>
导言:不管各国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就业危机都将到来;但它们可能减轻这一危机也可能加重这一危机。
没有什么能像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的照片那样表现失业大军的痛苦。你可以从人们愁眉苦脸的表情、破旧的衣服以及无助的眼神里看到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
即使是最悲观的预测也没有预料到当前这场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将逼近大萧条时代,那时美国经济萎缩超过了25%,四分之一的劳动者因此而失业。但在世界经济正遭遇着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贸易以80年来最快的速度缩水的当下,失业大军的悲苦开始显露了,随之也产生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同样出现的问题:各国政府应该怎么办?
危机在蔓延
在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开始的地方美国的失业问题最为严峻。自2007年12月经济开始衰退起,美国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减少了44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包括过去3个月内每月减少的60多万岗位。2月份美国的失业率飙升至8.1%,达到25年以来的最高点。自有记载50年以来,在当前形势下,失业者再次找到工作的机会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小。许多依靠双职工维持生计的家庭更是忧心忡忡。
但很显然,失业潮的影响将远远不只停留在美国和英国。日本产值的下跌速度比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要快。尽管日本的失业率较低,但大量临时工迅速失业也暴露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性,同时也使一个平等社会出现了紧张的局面。
在欧洲,西班牙、爱尔兰等国的就业岗位流失得最快,这些国家繁荣的建筑业严重受挫,但是在其他地方就业危机才初现端倪。许多欧洲国家的失业率比美国低,但这可能是由于他们规制严格的劳动力市场对日趋下降的需求调整得较为缓慢。考虑到欧洲经济萎缩的速度,没有人会怀疑,未来的境况会更糟。到2010年底,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将有可能超过10%。
相比之下,新兴国家的模式将会有所不同,但其结果会更为糟糕。随着出口贸易的萎缩,处于全球供应链底层的数百万劳工将丢掉饭碗。当他们陷入非正式工作的泥潭或者返乡务农的时候,贫困将会加剧。世界银行预计,2009年全球赤贫人口将增加约5300万人。
政界人士主张各国政府必须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失业者。部分原因是由于多年来资本已获取了大量的利益,现在利益注定要返回;另一部分原因是,政客们已经花费几万亿美元用于拯救银行业,他们会迫于压力砸重金挽救就业岗位。但是援助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拙劣的政策会弄巧成拙。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过后,欧洲规制严格的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几十年居高不下。
各国政府正想方设法为劳动者提供短期的援助。发达国家行列中社会安全保障最低的美国在新近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增加了失业救济金。日本为长期被忽略的“非正规”工人提供社会援助。然而,一般来说,比较有效的是政府直接支助各企业,以让员工留在工作岗位,而不是直接为失业者提供补贴。目前许多国家采取的措施是补贴员工,以弥补缩减工作日或强迫休假的工资。
只要有一定的期限,这些措施都是合理的,因为,短期内各国政府必须尽全力维持需求。但是,就业危机不是短暂的。即使是经济衰退很快结束(虽然不太可能),资产泡沫与多度负债依旧会在未来许多年内笼罩全球经济。此外,昔日的许多工作岗位将不复存在,不管是西班牙的瓦工还是华尔街的交易者。人们将不得不放下旧职业寻找新的出路。
艰难的舞步
在未来几年内,政客们必须执行困难的逆转政策,因为从长远看来,还是需要一个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这意味着需废除工作补贴方案、取消受保护的劳工特权、并使企业更易于以裁员的方式重组。像日本一样具有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应通过制定严格的裁汰制度,使得上层员工更容易被解雇,从而需要缩小这一差距。
上述建议的委婉说法就是“弹性”。事实上,旧的工作岗位越容易被破坏,新的就业机会就越容易被创造。今天让人们保住饭碗的方法,可能成为明天进行调整的绊脚石。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人们保住工作的支出将缩减,取而代之的是,这些支出将投向寻找新工作的职业培训中。各国政府必须从支持需求转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度。这需要高超的政策,但是政治家们必须迈出这一步,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将会扼杀劳动力市场的成长。
无论各国政府制定的政策多么完善,失业率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大幅上升。失业问题充其量会致使数百万人痛苦好多年。政客们的任务就是,不要让失业的痛苦持续太久。(青云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