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清迈农田里的奢华酒店
月光女神酒店位于泰国清迈,这座城市是前总理他信的政治大本营,同时也是歌星邓丽君去世的地方。城市里老外到处都是,都在享受着最乌托邦式的生活。
酒店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13世纪泰国北部的Lanna王朝盛世,在酒店的画册上可以看到关于这个王朝的传说和故事。
把寺庙盖在酒店里,用来经营,这样的做法曾经引发了周围百姓很大的争议,在他们看来,这是亵渎神灵。可是投资方还是力排众议,花费了两年时间,造出了一座酒店中的艺术品。
这里位于清迈郊区,曾经有万顷良田,酒店保留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整个酒店的中心区域,围绕在旁的是一栋栋独立的别墅。住客在这里可以免费下田参与农耕,之后收成的稻米将施善于周围的寺庙。
泰国人的服务是发自内心的,那一个个微笑,让你感觉到真诚,那一句句“刷你的卡”,让你感觉到热情。有佛教信仰的国家的确处处都能感受到平和的力量。
酒店在任何细节上面都不惜成本。非但每天有专人打理,甚至耗费巨资从各地引种了将近4000 棵数十年树龄的大树,其中有些更高达30米。这些巨树被安放在了各个角落,等待住客不经意的发现。
这几年,泰国的政局动荡不堪,去之时恰逢曼谷的红衫军围困总统府,再加上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和酒店本身过高的维护费用,才开业不久,酒店就面临着被迫出售的窘境,据说报价4.5亿泰铢。
黄昏骑着自行车在酒店的石子路上畅游,凉风徐徐,心中涌现出对古代王朝辉煌历史的崇敬和缅怀,同时怀揣着人类在现代化浪潮中重返农耕文明的梦想,与神佛同在。
新知
寻找夸克星
夸克星存在的最大意义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了解大爆炸之后极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如果夸克星真的存在,则可能给人类探寻宇宙早期的秘密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小庄
“夸克”(quark)一词的出现,本就是粒子物理界一段佳话。
上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人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在研究质子分裂中发现,质子和中子只能是由更小的3个粒子组成,否则无法遵循简单的守恒。这些粒子先被命名为“k-works”,后又缩写为“kworks”。1963年3月的一天,盖尔曼突然在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中读到了一句话“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觉得这个3用得恰到好处,正好符合自己对新粒子数的预期,而且quarks的发音和kworks相似,就索性从乔大师那里把这个词借过来用了。但以上也许只是说法之一,也有猜测认为,quarks的另一个来源乃是德语so einQuark,意为胡扯、真无聊。倘若如此,足见命名者多么的幽默反讽了。
无论如何,最初预言的3种组成质子或中子的更基本单元分别被叫做了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异夸克,是由盖尔曼和另一位物理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而后在1974年和1977年,分别又有人预言并证实了粲夸克和底夸克的存在,直至1994年,最后一种顶夸克也得到了实验的确认(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一半即与此有关)。至此,夸克家族的基本成员被定为6位。
这6个家伙的生活作风比较特别,喜欢抱团出现,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没有谁看到过自由活动的夸克。已知世界中,那些和强作用有关的粒子——无论它是实验里撞出来还是高能宇宙射线里带过来的,都统统要由若干个夸克组成。而且它们中的顶、底、奇、魅四位还特别不安稳,动不动就搞衰变,变成上、下两位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物理学家们都很牛,而且个个都有一副牛脾气,所以,他们从最初就打定主意,不管如何,一定要看看单个儿的夸克长得什么样,是不是和自己心目中的一致。
但是,在地球上找到单夸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必须将眼光放到遥远浩瀚的宇宙中去。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杰里米•德雷克(Jeremy Drake)提出了一个“夸克星模型”,让这件工作有了盼头。2002年,美国国家航空局(NASA)公布了来自钱德勒X射线天文台和哈勃望远镜的观察数据,显示有两个不同寻常的天体,原被认为是中子星,却在特性上有出入:第一颗名为RXJ1856的恒星位于南冕星座,距离地球约400光年,它的直径只有7英里,为普通中子星的一半;第二颗名为3C58的恒星位于仙后座,距离地球约1万光年,温度比中子星的预期值低2倍。所以,德雷克提出,它们更有可能是中子星继续演化而成的夸克星。
中子星是超新星爆发之后形成的密度极大的一种恒星。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若核心密度足够大,便可顶住中心核的坍缩,维持在中子星状态,若顶不住则可能变成黑洞。而第三种可能是,压力不够大到成为黑洞,就变成某种夸克星或者奇异星。这几年来,不断有研究声称发现了夸克星,但都只是基于种种蛛丝马迹的猜测。
2006年9月18日,钱德勒X射线天文台观察到了创纪录的超新星爆发——距离太阳系2.38亿光年的2006gy,惊讶地发现其亮度比典型恒星爆发要亮上100倍,这意味着释放出了非常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可以将中子星的外层以接近光速推进到空间,撞上了原超新星的残骸,并剧烈地发光。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两位天体物理学家认为,这个过程也具有形成夸克星的嫌疑。
而在数周前,香港大学的郑广生等人在著名的arxiv网站上发表文章,提出大麦哲伦星云的SN 1987A也应该被列入候选名单。根据理论模型,中子星诞生的过程被认为伴随有单独的中微子爆发。这个团队声称,在检验两个中微子探测器(位于日本的Kamiokande II和位于美国的Irvine-Michigan-Brookhaven)的数据时,发现SN 1987A曾有过两次单独爆发,而且中间有明显间隔,他们认为第一次爆发是中子星形成,数秒后的第二次爆发则是它继续坍塌变成夸克星的迹象。
夸克星存在的最大意义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了解大爆炸之后极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在那个时期,宇宙处于一片高密度夸克物质所组成的海洋中,温度高达万亿摄氏度。如果夸克星真的存在的话,则可能给人类探寻宇宙早期的秘密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酷品
不倒的缺腿桌
缺腿的桌子肯定要倒?德国Farsen|Schöllhammer工作室推出的这张桌子缺两条腿,但合理的设计在适当的位置补偿了固定重量:这些重量由一根根几乎不可见的细线悬挂而得。桌子看似残破,却给使用者以独特体验,尽管它和普通饭桌一样牢固,但还是会给人拉伸和变形的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小心使用,尽量不要坐到桌子边缘。“人们总是要求设计完整,然而,缺陷往往是灵感源泉。‘缺陷’理念是一种设计策略,改变物品的日常角色,赋予其全新功能。我们的设计不是改良或完善那些无效或有缺陷的设计,相反,我们赋予残缺一种新意义,提升其价值,从而把有缺陷的物品变成天马行空的设计!”
听,章鱼坛子在发声!
日本厂商Bird Electron最近推出一款“章鱼坛子”音箱,造型相当讨人喜欢。要知道,这可不是PVC或什么其他材料做出来的,而是货真价实的日本渔民用来捕捉章鱼的专用坛子,为了这款设计,厂商们特地一个一个回收来,然后对坛子进行了认真清洗。这款音箱内置直径50毫米的扬声器,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其外形和原料来源可谓最大卖点,目前售价9980日元,约700人民币。
穿上Hadid的有机鞋
这双线条分明的鞋子,出自著名建筑设计师Zaha Hadid之手。受巴西时尚品牌Melissa邀请,Zaha Hadid花费了两年时间拿出了这样几款鞋品。与他那些包罗万象的建筑一样,这些鞋子同样流露出谜一般的特质,女人的金莲将被几根有机的弧线包裹起来,凸显出蓬勃的生命力。目前有黑、灰、绿、黄、银、白、紫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疯狂的木头跑车
这款全球首辆木头制作的超级跑车Splinter,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27岁的毕业生Joe Harmon设计完成。那双机械增压的4.6升V8引擎可以爆发出700马力的动力,比保时捷911多出300马力,每小时386公里的最高时速连兰博基尼最新的Reventon都望尘莫及。Splinter并不是由一整块粗壮的木材雕琢而成,相反采用了建模式的层压木板薄片,由枫木和夹板等材料打造而成,重量仅1134公斤,比保时捷911轻了240公斤。更酷的是,据设计师介绍,这款疯狂的木制跑车百公里综合油耗只有12.3升左右。
设界
南方部落Indaba
拾玖
东/西,似乎是人们思辨文化时的一种惯常划分,设计领域也不例外。不过,自大的我们却忽略了来自地球南部的无限创意。
2月下旬至3月初,第6届南非设计博览会(Design Indaba Expo 2009)在开普敦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涉及平面、工业产品、新媒体、建筑、时尚以及广告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南非这个多种族混合国家的独特文化,也为众多本土设计师提供了展示平台。
今年,Michaella Janse van Vuuren设计的“菊花”被公众评选为2009年“南非最美物件”。“这是一个可逆设计,它既可作为一个碗,也可当做烛台,取决于哪个面朝上,这个作品反映了我对材质、形式的探索热情,我尤其钟爱那些繁复多样的几何图形。”
“菊花”的制作并非易事。从三维CAD模型的建立、分层、激光扫描路径的形成、烧结到后处理,设计师采用SLS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作出菊花实物模具,这一精妙复杂的工艺流程,对南非设计师而言,是一次高新科技的挑战。“通过这种工艺流程,成品不仅非常美丽,同时保持了手工制作的自然触感。”
“过去几年,‘设计’一词频频出现在国际报刊头条。而今,我们开始看到它的涓滴效应,设计不只是精英阶层独享的创意产业,每个人对它都有所期待。”Design Indaba发起人Ravi Naidoo可谓南非新时代设计的领导者,当年,正是他看到了南非所蕴藏的无限创意。
多年来,Design Indaba打开了南非与世界之间相隔的一道门,成百上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到访该国,南非本国更有无数受益者。Haldane Martin的祖鲁椅、Heath Nash的可回收树叶吊灯、Garth Walker的iJusi杂志、Zapiro的政治讽刺漫画、Amanda Laird Cherry的服饰等等作品已经成为南非的传奇品牌,在全球设计领域大放异彩。
字体设计师Garth Walker是南非平面设计委员会的创办理事,1994年成立了南非知名的设计工作室Orange Juice Design,次年起发行工作室杂志iJusi,旨在促进和鼓励本土的平面设计语言。Garth提倡保持民族自身特征和个体风格的设计,对所谓受伦敦、巴黎和纽约影响的全球化风格深恶痛绝。他在种族隔离期间的监狱里发现了黑人囚犯在墙上的信手涂鸦,利用这些元素,联系自己对南非街头非专业性设计的研究,演化出一组新字体。通过这组字体,他试图提醒生活在新型南非社会里的黑人意识到自己的公民权利,倡导每个人都可以当设计师,唤醒大众的力量和智慧。2008下半年,Garth又成立了侧重于各种“有趣项目”的小型工作室Mister Walker。
“南非设计的精髓在于我们热情拥抱异同,南非人生而俱有的本土情感与欧洲殖民遗产同时出现在我的作品中,异质性一直是我灵感的根源。”Haldane Martin曾于开普敦Cape Technikon修读工业设计,毕业后迁居约翰内斯堡跟当地设计师工作,1年后独立开设个人家具设计工作室。“开普敦是一个合适创作人居住又充满灵感的城市,这里有很多出色的工匠跟生产商愿意跟设计师合作,和大量企业相比,他们容许更有个性的设计。”
Haldane的设计扎根于非洲传统精神Ubuntu,这种古老哲学以“对他人的关怀”为目标,认为所有人互为关联、因他人而存在:我之所以成为一个人,是因为我属于、我参与、我分享。“设计师身负社会责任,不仅要减少生活水平差异,更要为国家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方案。”
毕业于开普敦Michaelis School of Fine Art的Heath Nash认为,设计是一种减少浪费、增强可持续的方法。他以废料为题材创作出令人惊艳的灯饰设计,在业界颇受好评。学生时代的Heath为了赚取生活费,把艺术课作业改造成家用品出售,就这样跟当地工匠有了联系,并对工业设计产生了兴趣。“今天的南非,设计重点在于传统工艺、生产技术、创作素材上的重新演绎。”他的目标是为南非创造一个全新的视觉身份,“非洲的审美非常独特,我们眼中的‘美’带点缺憾,相信这对于非洲以外、设计早已成熟的文化来说,更具人性和吸引力。”
潮 流
米兰 大餐很眩目
归秋萍
每一季的时装秀都是新潮流的风向标,这一季也不例外。备受关注的米兰秋冬时装周已悄然落幕,让人们饱享了一顿眩目的霓裳大餐。
之前纽约秋冬时装周上,已有不少设计师在手套上大做文章,展示了与日装和晚装搭配的各式手套。这股风潮不仅波及到米兰,而且手套的地位逐渐升温。Marni秋冬发布会上,设计师Consuelo Castiglioni的毛皮大手套占尽风头,如同首饰被点缀在时装上,极尽奢华。
米兰时装周拉开帷幕前,问题已不是“本季是否会演变成一场充满80年代味道的老派时装秀”,而是——“那个时代又激发了设计师们什么样的灵感”?
80年代有着太多可取之材,令设计师们流连忘返,以崭新姿态演绎怀旧格调。Dolce & Gabbana印有梦露头像的裙子惊艳四座。Giorgio Armani重温了80年代的戏剧,汲取了他所注意到的一切细节,从鲜红唇色、隆起的肩垫至滑稽的帽子,令Armani女孩活泼时尚的身影中蕴含着迷人的典雅。
同样,Roberto i今季也借助了80年代的摇滚元素:闪耀的金属片、圆头撞钉,渗透到了裙装裤装的各个角落。这种俏丽性感风格旨在表现Cavfunctioni女孩“坚韧、积极、性感、年轻”并存的面貌。
“我想展示出身体的本来面貌,让人们的眼睛可以直接与身体进行交流,从而感受到服饰的魅力。”Raf Simons把精力集中在突出女性优美的曲线上,巧妙设计削减了以往繁琐的内衬与填充,贴合身体的面料完美表现出其所推崇的贴身美学,力求以最简线条与构造,达到最完美的比例,将简约发挥到极致,可谓经济危机下的新时尚主义。
此季的Prada秀场,可谓返璞归真。高腰短裤,配上渔民式的绿色胶靴,Prada的女士给人烙下了“捕鱼打猎”的印象。Blumarine的走秀台上,批着豹纹、色彩斑斓的模特层出不穷。Gucci发布会里,黑色皮裤与高跟鞋的搭配充分展示出模特如长颈鹿般的腿部线条,小山羊皮与黑漆皮革的混用营造出“斑马”效果。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主题,足见这股“回归本源”之风还将继续盛行。
Bottega Veneta则进行了一场天鹅绒革命,他在所有造型上都用到了丝绒。秀场上,Tomas Maier对面料的独到运用更令人印象深刻,丝滑的天鹅绒犹如液体似的流淌在模特身上,效果极佳。
经济衰退会使得人们紧缩财政,但是人们对高品质的追求却不会改变。“潮流时尚和人们的目光只会追随最好的、极致的东西,”设计师们指出,“如果我们的设计因此而缩手缩脚,就将使这场秀变得无趣。”
旁观娱乐
阿娇,你还是回火星吧
无论是张柏芝还是阿娇,当然,还有陈冠希,无非都是名利场里身不由己的棋子。阿娇是不是真的很傻,很天真,已经不再重要。她们都只是在尽力演好那场被无数人围观的戏而已
程西泠
对某些人来说,世界实在太热闹了。“艳照门”事件沉寂一年后,又起波澜。几日前,陈冠希以证人身份在温哥华出庭,亲口证实涉及“艳照门”的女星为“张柏芝、钟欣桐、陈文媛和颜颖思”。并称,有40张“艳照”系当事女星自拍,事后主动送给他观看。陈冠希究竟有多大必要和法律义务,在法庭上作出这些对女当事者明显不利的指称,我们不得而知。但很多人刚看过的本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生死朗读》里,女主人公为了守护一个不识字的秘密,可以去承认自己本可以躲闪开的大屠杀指控。
这部电影展示了为守住一个也许旁人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秘密,一个人可以走多远。相比之下,陈冠希似乎欠缺担当。“陈冠希确实不够爷们儿!”网上的评论说。也许,如广为传闻的那样,他背后也有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局”,但有些天真善良的人还是认为,他还是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艳照门”事件令所有纯洁的和不纯洁的人感到震惊。阿娇这么说了:“什么都被别人看到了,一点隐私都没有了,也没有了尊严。”据某些具有很多同情心的人,当然包括男人,说,这边偷看完人家的隐私,那边就去指摘女星们的淫荡,真是太分裂了。还说,女星是受害者,她们需要的不是道德谴责。
报道称,4名受害女星很可能下月在香港出庭。张柏芝在访谈节目中指斥陈冠希,不仅给了公众正面影响,还鼓动了其他几位女星一起来谴责陈冠希。媒体报道是,呼吁“姐姐妹妹站出来”!无论是张柏芝还是阿娇,都谈到了伤害、阴影、羞耻和害怕。但是张柏芝却比阿娇似乎更能博取同情。
阿娇第一次就此事公开说话,因为“很傻很天真”,就立即被人哂笑不止。这一次出镜谈“艳照门”,仍然有人把她和张柏芝的大方勇敢比较,认为她又有装“天真”的嫌疑。吴君如说:我好同情阿娇,她跟张柏芝的性格不一样,她比较内敛,而张柏芝好豪爽,是江湖儿女;她更加不像张柏芝那么有口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难道真的只是公关策略上的不当?
阿娇有多天真,就有多红——香港10年不老的青春童话。她的过失在于,她的“艳照”提供了一个过去给大众截然不同的形象。这个形象反差实在太大了,她平时只是一个纯洁的小绵羊,一个乖乖女啊!怎么会和一个荡妇娇娃一样?一个被操控的棋子,为自己辩护的能力都没有。她说,我好傻好天真。但是记者们不傻也不天真。他们抓住了她的痛处。
这让人想起了数年前的刘嘉玲,以及璩美凤。尽管后者的甜美倾倒了无数学理工科的男生,但是她还是被迫放弃了她十余年经营的一切,从头来过。而那个陷她于不义的人是她最好的朋友,一个在她的身边生活着的女人。她无法为自己的隐私申辩,她只有从头再来。好在,她是真的从头来了。
在这里也许能看到人心,公众的人心和朋友的人心。当女人被迫为整个男权社会工作,与男性社会做着自愿和不自愿的交易,她们必须在思想上臣服。她们要舍得,却又要守着牌坊。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但是女人们如果不幸被暴露了身体,为什么后果会这么严重呢?即便是柔媚、青春的身体,为任何一个男人深深向往过,为何又往往遭到践踏呢?
在这个娱乐若斯的世界,无论是张柏芝还是阿娇,当然,还有陈冠希,无非都是名利场里身不由己的棋子。阿娇是不是真的很傻,很天真,已经不再重要。她们都只是在尽力演好那场被无数人围观的戏而已。入戏太真了,连观众都忍不住参与其中。真诚和虚假,仅仅作为谈资,道德和娱乐一起,变成了一大堆无聊的口水,而同情心,则不再生效。
地球太危险了,阿娇,你还是回火星吧。
书与人
一位卡佛迷眼里的卡佛
邹汉明
作为一个多年的卡佛迷,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的确比过去有更多的途径可以抵达雷蒙德•卡佛了——这不,这一回,我不是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而恰恰是啪的一声合上他最新出版的中文版《大教堂》之后——我在有关他的一个英文视频上,突然看见了卡佛家屋子前的一小丛玫瑰花,犹如灰暗人生最后的回光返照,竟一下子点亮了我——感谢摄影师,给了我们慷慨的半秒钟的镜头。是的,就是这一小丛火红的玫瑰,卡佛临死前,曾那么长时间地注视着它。他想要说什么?他与生俱来的谦恭的声音,依旧是低沉、叽里咕噜的,我是听不大清楚的——或许他什么也没说吧。那是1988年,8月2日,卡佛的忌日。卡佛死于肺癌,年仅50岁。
卡佛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会死于肺癌,他觉得自己应该死于酗酒。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成人之后一直在戒酒。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温情、慷慨的人,居然一次次抱住了酒瓶子而不能自拔,这固然有家族遗传(他父亲就是一个酒鬼)的原因,或许也是生活实在太压抑的缘故吧。他在戒酒中心呆了有10年之久。酗酒也毁掉了他的前半生。“喝酒带给我的只有浪费、痛苦和灾难。”
底层人生的两大嗜好:吸烟和酗酒,一生都缠绕着这个胆怯的教书先生——单是从他一生从事过的职业来看,无论是锯木厂、医院的零工,还是加油站的服务员、看门人、递送员和教科书编辑,都没有给过他安定的生活。
生命最后的10年间,卡佛彻底戒了酒——这个事情也让我看到了卡佛性格中非比寻常的坚毅。电视镜头前那个两眼带着恐惧、局促不安的双手反复做着绕指游戏的卡佛,内心其实也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敢。这10年,写作与家居的生活,他的心情是愉快的。个人生活的变化理所当然带来了小说美学的变化。卡佛小说中的温情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这就是我们能够在《大教堂》中看到瞎子和“我”手把手在纸上描绘大教堂这样温暖动人的细节的原因。卡佛最后的几篇小说,人物之间的沟通有了可能,比起早年那些削减得陡峭的作品,突然丰满、滋润和乐观了。读到这个集子里的名篇《一件好小事》的结尾,一对忍受了丧子之痛的夫妇,终于与面包师坐在了一起,开始相互慰藉,陌生的心灵终于靠在了一起,我的眼睛竟然湿润起来。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第二任妻子、女诗人苔丝•盖拉格——1977年,她与他相遇,她对他说:“上帝把你交给我,让我好好照顾你。”有这样一位具有母性的伴侣,真是一名作家的福音。从此,卡佛的命运出现转机。他们在华盛顿州的天使港买了房子,他再也不必担心写作时屁股底下的椅子被房东端走了。一位访谈过卡佛的人士说:从卡佛家的起居室里,还能看到汹涌的胡安•德•福卡海峡。听到这里,我禁不住莞尔,文学终于给一位侍候它的天才作了略微的补偿——卡佛在享受成功的同时也正享受着生活。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卡佛去世——直到今天,女诗人将卡佛的书房一直保持原状,沉默的打字机上依然夹着一张白纸,似乎随时等待着雷蒙德•卡佛汩汩的灵感……
卡佛 著 译林社09年1月
《中国思想之渊源》
[美]牟复礼 著 北大出版社 09年1月
牟复礼的名字取自《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他曾主持编写《剑桥中国明代史》。本书涉及儒、道、墨、法、名诸家思想和代表人物。“孔子一直尝试着用最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想法,他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有体系的思想家”,孔子发现要清晰地定义“君子”、“仁”这样一些重要词语很困难,于是,“他尽可能通过设定具体情境和事件来表达在他的哲学视角下这些词所具有的意义”,所以,“孔子思想的指向是亲践的、伦理的,而非理论的、形而上的”。 这是美国流传已久的一部有关中国思想的必读书。
《永远的大亨》
[英]乔•爱尔兰 著法律出版社 09年1月
如果有人问起,谁是19世纪最富有的人,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内森•罗斯柴尔德——伦敦N•M•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创始人。这家大名鼎鼎的银行,也曾卷入甲午战争后中国政府向西方的大举贷款。出身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和维也纳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产业链。本书讲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是怎样战胜偏见和固执,被英国上流社会和整个欧洲社会所接纳。他们当时的生活,比今天的任何世界巨富更为奢华。
《丧钟为谁而鸣》
[英]约翰•多恩 著 新星出版社 09年3月
本书原名《紧急时刻的祷告》,翻到第17页,能看到这样一段话:“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困,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鸣响,它为你鸣响。”海明威在他的名著《丧钟为谁而鸣》的扉页上引用的,正是这一段。多恩的这部著作诞生于1623年,当时伦敦暴发大瘟疫,无数人死去,多恩本人也不幸染病。在肉身即将万劫不复的时刻,他以信仰为依凭,他的不朽感念从内心深处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