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春3月16日电(记者刘亮明)吉林市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情况没有出现。去年,面对各种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尤其是在化工、化纤、汽车等产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老工业重镇依然局势喜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同比增长2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9.1%,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0.6%;今年前两个月实现开门红,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这是吉林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重拳出击、多元推进的结果。
围绕优势狠抓项目建设,变化工产业“一枝独秀”为多业并举。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两年完成固定资产投入75亿元,园区内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60户,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化工行业的93%。利用吉林石化生产的环氧乙烷原料优势,引进江苏怡达化工、辽宁奥克等生产精细化工产品项目,预计3年内产值可达到50亿元。去年,吉林化纤碳纤维原丝项目顺利完成中试;吉研高科年产160吨碳纤维项目、投资1.2亿元的龙德基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承重保温砖项目已投产;与意大利蒙特公司、德国恩卡公司、奥地利兰精公司合作建设的腈纶、粘胶长丝、粘胶短丝生产基地异军突起,纺织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7.04亿元,同比增长了2.6%。集药材种植、提取加工、现代中药、物流、研发和中药文化“六位一体”的中国北药基地建设,促进了中药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目前全市中西药生产、批发、参茸零售企业已超过260户。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0亿元,增长32.6%。全市多元产业支撑的经济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技术改造创新,促进了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中钢吉炭、中钢铁合金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快速更新换代,赢得了市场主动权,两家企业效益同比增长1.9倍。吉林大通集团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走出困境,企业成本大幅下降,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主打产品大型龙门吊车订货火爆,上缴税金成倍增长,去年达到1000万元。吉化、吉林小型汽车制造走链式发展新路,环氧乙烷、碳纤维、汽车产业链逐渐形成。
上下游相互配套、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全市工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吉林瞄准新产业,科技型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吉林高新区新建2万平方米的“厂房孵化器”,成为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摇篮,引导民营资本建立了民营科技园、凯达科技园、鼎新科技园,形成了“一心多园”的发展格局。3年来,相继有50多户科技型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中国生物技术集团的单克隆抗体车间已经建成,药用包装材料车间已经投产。生物医药产品生产基地已渐成规模。生物化工、生物医药、激光毛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全市工业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