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首登振兴榜单
物流园区和产业集群还停留在两个不同概念的阶段,不能以为只要建立了物流园区,就表明产业集群形成了
《望东方周刊》记者曹顺妮 | 北京报道
3月6日上午,北京通州马驹桥,在紧挨着通州物流基地的高速路上,行驶的大型货车并不多。
通州物流基地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北京城市六环路交汇处,成为连接京津冀、服务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物流节点,与顺义空港物流基地、良乡物流基地并列北京三大物流基地。
“园区从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目前还处在边引进物流公司,边开发的阶段。”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主任矫明介绍说。在基地管理委员会大楼西边,招商局物流、苏宁电器华北区配送中心、美国普洛斯等大型物流公司的仓库连成了片,“最繁忙的时候,这里会停满货车。”
难寻明显的集群效应
“园区物流公司每月业务量监测显示,今年一二月份经济指标依然上涨,没有下滑的迹象。这可能与基地社会消费品的功能定位有关。”矫明介绍。通州物流基地,主要是为北京城区配送社会性消费品,加上一二月的假日消费需求旺盛,金融危机的震荡还未到达,“根据专家的预测,估计在接下来的二三季度,会出现下滑。”
物流业振兴规划出台后,管委会有意增强对物流公司的资源整合。比如,当园区某家物流公司缺车,园区负责协调从其他公司调用闲置车辆,以避免“运力相对过剩”导致的浪费。
运力过剩只是物流公司各自为战的一个表现,而企业各自为战的后果就是整个物流业成本高、效率低。2007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左右,而发达国家仅为9%~10%。
在我国,物流园区和产业集群还停留在两个不同概念的阶段,建立了物流园区,并不等于形成了产业集群。
国内物流园区虽然在政府的规划下相继建立,并引入了一些企业,但实现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货物集散的平台,发挥了物流节点的作用,而园区最重要的产业集群效应却没有发挥出来。
“园区内依然是各自管理各自的业务,资源整合的物流链条没有形成,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北京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恽绵这样说。
头次登上振兴榜
“进出口业务明显下降,2008年9月之后的进出口业务量只有之前的一半。”青岛中远物流有限公司的李雷(化名)告诉本刊记者。他介绍说,公司主营业务中的国际货运代理和船舶代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明显。
“12月至1月这两个物流最旺盛的月份,我们公司收入连年上涨20%~30%,但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份,收入却没有出现上涨,相比于以前,这就意味着降低。”恽绵说,“我们公司业务主要是城市配送,受益于城市旺盛的需求,目前仅保持住不涨不跌的状态。而对于物流未来走向,还要取决于整个经济形势。”
面对物流业务量缩减、全国物流数据增幅回落的趋势,有物流专家预测,2009年将是物流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这是物流业有史以来第一次入选国家级产业振兴计划。在此之前,物流甚至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当作一个产业看待,直到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国家才提出要发展现代物流业。
作为“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最后被敲定的行业,物流业挤走房地产而入选,显示了其地位的提升。
“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领域,既是其他9个产业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这些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解释物流业入选理由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