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王局长您看,刚才听申加宁介绍的时候,加宁在美国一年,她感觉到美国普通老百姓从心里感觉到西藏问题,她们的理解是扭曲的,我就想知道像这样的代表团出去的方式多了,能不能就可以把美国老百姓心中这种扭曲的概念正过来?
王丕君:
可以。
主持人:
那得多长时间?
王丕君:
这个偏差确实有很多因素,我觉得可能是四个因素,但是这个应该是可以发挥作用,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可能有两个:
一个是确实是存在着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包括新闻官方的差别,这就使得他们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问题,总是把它扩大化、放大化,即使没有问题也要说成有问题。
第二,达赖集团实际上做了50年的广告,而我们对于西藏的事情,对外推行的事件起步是比较晚的,在这个方面他们给国际社会妖魔化的方式,给了一个定式,这些概念已经留在西方社会,那么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这种工作走出去,来把真实的西藏,要告诉世界,这样来让世界增加对西藏的情况的了解,也能解疑释惑。
主持人:
把扭曲的概念,把它搬正过来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走出去,同样也需要请进来。
(播放短片)
解说:
自从“3.14事件”发生后,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连续地出访欧美各国,目的就是走出去,告诉世界一个真正的西藏。
2008年6月,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访问欧洲议会。
2008年7月8日至15号,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在英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7月17日,另外一个在美国进行访问的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在华盛顿举行记者见面会,五天访问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加拿大。
2008年10月12日至10月24日,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前往奥地利、挪威和波兰进行学术性访问。2008年11月14日至29日,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出访了意大利、法国、芬兰、西班牙和丹麦。通过交流代表团发现,因为对西藏的了解不够,而造成片面理解或者误解的情况还有不少。于是,如何增进双方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代表团的频频出访在向世界介绍真实的西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走出去的同时请进来也同样迫切,甚至更加需要。很多人还记得,一年前“3.14事件”发生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北京记者站站长麦杰思是目睹事件的西方记者,正是麦杰斯客观地介绍了自己目睹的暴乱之初,少数藏民向汉人发起进攻,烧砸汉人经营的商店情况,他的文章也使《经济学人》成为对西藏3.14事件做出客观公正报道的西方媒体。
正是认识到了真实的力量,3.14事件发生后半个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了由境内外21家媒体组成的记者采访团,前往拉萨,对“3.14”打砸抢烧事件进行为期两天的采访,随后不久又邀请了16家中外媒体组成记者团,前往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采访,采访团包括美国广播公司、路透社、法国《观点周刊》、俄联社、德国《世界周报》等国外媒体,以及三家香港媒体和五家境内媒体。
嘉木样活佛(拉卜楞寺寺主):
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可以说是大疯狂、大暴乱,我们藏族群众进一步看到了他们的真实面目。
解说:
今年春节刚过,国务院新闻办和外交部就联合邀请了9家外国媒体和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三家国内媒体组成的中外记者团再次前往西藏采访。这些境外媒体在西藏的四天时间里听取了官方的介绍,并实地走访了寺庙、农牧区家庭和企业,采访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芹田晋一朗(日本共同社记者):
没想到他们有那么大的房子,比我的东京的房子大得多。我看到他们农村的生活很好。
解说:
在外国媒体关注度高,要求进一步采访的采访点,国务院新闻办官员还常常当场拍板决定,满足记者们的要求,延长采访时间,直至最后一个外国记者归队。甚至按照他们的要求,临时增加或删减采访项目,这次采访环境的宽松、自由,给外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说,在自己几次进藏采访中,这次采访是最为轻松愉快的一次。对此,有媒体评论道,中国在面向世界,努力适应世界的同时,也要适应自身不断增强的影响力,更要树立与影响力相称的自信。
主持人:
王局长,我们欢迎外国人来到西藏,但是现在也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刚才我们也特别说到了外国人对于所谓西藏问题的误解,但是我们知道带着什么样的目光,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西藏,往往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西藏。西方记者也许带着一种有色眼镜看,我们不怕这个吗?
王丕君:
因为真实是最大的艺术,我们一直讲西藏是不怕看的,我们认为是不怕的。
主持人:
如果它带着一种固有的心态,固有的观点来看你,再写出一些不利于,或者说和事实情况不符的报道来,我们又如何应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