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母亲河再受伤害了
本报“海河之声”2月27日和3月6日分别以《污水流入海河谁之过》、《多头管理不是坐视不理》为题,报道了海河光华桥下游发生的大面积污染事故。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到底是谁在光华桥下的闸门排污仍没有最终确定。
市排管处负责人称,该处多次联系天津湾,要求提供竣工图纸及资料,但该公司至今没有提供。当报社披露此次事故后,该闸门近期没发现再漏污,因此很难确定污水源。但是,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则不认同:“到底是谁排污,排管处应该心里有数。”
另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是,类似的排污事故,到底应由哪个部门来处罚?以后再出现排污,怎么办?对此,市水利局和市环保局相关部门各执一词。市环保局监察总队负责人称,环保局和水利局都有执法权,“谁先发现就应由谁来处理,水利部门既然最早接到举报,就应该查,而不应把事情推到环保部门。”该负责人称,该局去年曾对富民桥下一起严重漏污事故做过处罚,但认定很困难,而水利部门处罚起来则更容易。市水利局则认为,《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定很明确:在备用饮用水源水域、城市景观用水水域及其环境保护带内,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河道上的闸、坝、口、门必须封闭,禁止漏污,违反规定,环保部门可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因此,应该由环保部门来处罚。
尽管事故原因还没有最终查清,尽管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扯皮,但有一点很明确:绝不容许此类现象再次发生、恣意蔓延。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海河流域环境状况早就不容乐观,海河再也禁不起折腾了。有关资料显示,随着海河流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拦蓄了流域80%以上的水量,使得经由天津的年入海水量由解放初期的140亿立方米降至不足10亿立方米,有的年份甚至没有入境和入海水量。加上近年来华北地区连年干旱少雨,天津逐渐由原来的丰水地区变成了现在的严重缺水地区。水量少,河道的稀释自净能力大大降低。此外,本市还没有完全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管网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收水率低,污水直接入河,水质超标现象严重。
业内人士分析,海河水质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水资源短缺。目前,在保证城市正常供水的前提下,本市每年通过调引约5000万立方米左右的引滦水补充海河及与之相通的景观河道,用于改善市区水环境。但补水后水质也只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受排污、漏污特别是市区降雨排水影响,海河水质很难保证。其二,汛期城市雨污水的排放。按相关规定严禁向海河排污,市区只有在汛期降雨量超过每小时30mm时才允许向海河排水。按照《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规划》,海河干流沿线应做到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但目前仍存在雨污混排。另外与海河沟通的二级河道在汛期承担排沥功能,部分地区雨污混流。其三,海河沿线存在闸门漏污和偷排污水现象,此次光华桥下游排污事故即是典型事例。其四,河道两侧垃圾乱堆乱放、水面乱扔乱投也不容小视。其五,污泥、边坡垃圾等大量污染物沉积在底泥中,在非汛期或补水时释放出来,也会造成二次污染。
历史上,天津得益于海河流域丰富的水资源,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作为新时代津城人,怎能让海河再受人为伤害?保护母亲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本报记者 胡然
实习生 张巽 崔东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