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应届研究生小安曾向一所学校投过简历,此后一直没有回音,小安壮着胆子联系该校负责招聘的老师打探情况,对方却表示自己未收到小安的材料。
一小时等候一分钟回绝
从去年10月开始,南京某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小黄来到上海,希望找一份适合的工作,由此开始长达五个月的沪宁线上的奔波。
在学校,小黄每天上网了解上海各大招聘会信息。看到适合的大型招聘会,立即跑到火车站买车票。为了早点到达招聘会现场,少花旅馆费,小黄一般都会买凌晨2:40的火车票,早晨8:00到上海,直奔招聘会。
在某招聘会上,小黄排队等候一个多小时进入招聘会现场。“机械专业硕士、211大学优先、党员优先、有××项目经验者优先。”逐一研究各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小黄突然发现一家企业的要求和自己的条件符合,她满心欢喜,耐心排队等候投简历。
好不容易轮到小黄投简历了,小黄双手将自己的简历郑重地递上。招聘单位工作人员则低着头,单手接过小黄的简历,简单翻看了几页,然后委婉地说道:“我们的研究生招聘人数比较少,已经满了,你再试试其他单位吧。 ”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排队等候,最后,她被招聘单位用一分钟的时间给予礼貌的回绝。
小黄说道,现在,她最怕听到:“研究生,不错,不过这个岗位待遇比较低,可能不太适合你”、“我们单位研究生岗位已经招满了,你再试试其他单位吧”……很多企业都重复这些话,让小黄觉得非常伤心。
面试官私下聊“血拼”
大学生在面试中唱歌、跳舞,表演十八般武艺,面试官却“心不在焉”,竟边面试边聊起商场打折信息。最近,华东师大大四学生陈瑶(化名)就遭遇了这么件郁闷的事。
某知名培训机构发布信息,欲招聘少儿英语教师,陈瑶投递简历后,收到了面试通知,一面顺利通过,二面时,陈瑶发现有些不对劲。二面的内容是准备三分钟才艺表演,面试前陈瑶做了充分准备,可到现场一看,黑压压的100多位毕业生都等着进行才艺表演。
“很多同学都使出十八般武艺,面试从下午2点一直持续到6点。”陈瑶说,面试的同学都准备得很认真,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同学专门背来乐器现场弹奏,她自己则表演了用“画图帮助记忆”的妙招。
“我在展示才艺的时候,瞥见面试官拿出一张广告单,私下聊着商场打折信息,说下班后要去血拼,我当场就感觉被浇了盆冷水。”陈瑶郁闷地说,后来,接连几位学生上台展示时,面试官仍在没完没了地聊打折,以致激起了众怒。
面试结束后,负责人告诉大家,那天参加面试的所有同学都通过了。陈瑶有些想不通,没有一个人被淘汰,那面试的作用何在?大家挖空心思表演才艺难道只是为了让面试官“娱乐”一下?
可狐狸尾巴还是露出来了!招聘负责人称,培训学校将安排应聘者参加各种入职前活动,如分发传单、帮老师布置教室、接听咨询电话等,还冠冕堂皇地说,在该培训学校,做少儿英语教师不仅仅是单纯上课,还要懂得如何开拓市场,这也是能否最后入选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陈瑶在该培训学校的市场部实习了几天,也暗中托人打听少儿英语教师的岗位究竟将招聘多少毕业生。
“滑稽的是,单位内部人员私底下告诉我,招多少人没有明确的计划。不过,现有的几位带教老师已能应付。说到底,我们就是廉价劳动力。 ”陈瑶很快就离开了这家培训学校,“在这么恶劣的形势下,一些‘无良企业’无诚意也就罢了,连对我们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实在令人寒心。 ”
调查
只干活不培训 见习生成了廉价劳动力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见习岗位”成为不少大学生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据悉,上海自从2002年推出青年职业见习计划以来,已经有超过2000家企业设有见习基地,“政府出资金,企业出岗位”,大部分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在推动应届毕业生就业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上海市青年见习计划”往年主要对象是就业有困难的社区青年,在3至6个月的见习期间有约800元补贴;今年本市为缓解就业压力、储备人才,将见习期延长到一年,不少区县同时提高了对见习岗位的补贴,如杨浦区就将千余见习岗位的补贴提高到1500元,为身处就业压力下的广大学子打了一剂“强心针”。
但记者发现,也有个别企业打起“小算盘”,招收大量见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还有些企业在招聘见习生后并没有给予曾经许诺的 “培训和锻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市某创业园区负责人说,个别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招聘启事上含糊不清地写着“正式/见习岗位”,并以“见习后有望转正”来吸引大学生,通过开设见习岗位,支付低于最低工资的薪酬、不缴纳社保费,把见习人员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
还有个别未取得见习资格的企业在招聘时擅自将“实习”与“见习”概念偷换,或将试用期替换为见习期。某些见习招聘信息所描述的“工资为1000元+提成”以及“见习三个月后签订劳动合同”的承诺也与现有的青年职业见习政策不相符。一旦发生纠纷,见习人员与见习单位不能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处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