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3-23 00:18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里看到,“两会”期间,一位从事与文化有关的工作的代表在谈到工作经验时说:“我们是种文化下乡。
”
说得好!种文化下乡,相对于以往我们惯常所说的“送文化下乡”,从“送”字到“种”字的改变,表明了我们文化工作者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也证明了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落实与应用。
就整体文化程度或文化素质而言,我们国家的现状还不能令人乐观,甚至可以说,还很落后,还需要下大力气去普及、去培养。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村文化建设滞后,是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以上,但据调查,我国农村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如果不包括学生课本,人均每年只增加0.1册书,许多地方的农民,10年没买过一本书的大量存在!尤其在基层(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的工厂里、私人企业里、居民社区里),由于文化素质偏低而造成的损失、造成的种种不文明或违法现象比比皆是:因不能正确理解合同语言而产生业务纠纷;因愚昧无知(不懂法)而犯罪;随地吐痰,不讲卫生;行人及骑自行车者,在街口红灯时仍横冲直撞;无视国策,多胎生育;只顾自己利益,肆意偷猎、砍伐树木,破坏生态平衡;家庭暴力频频发生;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却因袭传统而懵懂不知……不胜枚举。
因此,很多年来,在我们一些文化单位里,就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举动:送文化下乡。也就是说,每逢春节、中秋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或其他一些特定的日子来临,文化工作者便大张旗鼓地去基层,为百姓们写春联、画画,与群众一起唱戏、表演节目,给乡亲们、图书馆(阅览室)赠书,宣传国家或地方上的有关政策、条规……应该说,出发点是好的,效果也是有的,但不尽人意。“送”,字典上解释为“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赠送”,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姿态,体现着某种不平等;何况,时间长了,“送”只作为了一种工作程序,有关工作人员只需要按照惯例机械地把它完成而已,至于送去的文化群众到底需要不需要、欢迎不欢迎?送去的文化群众能不能接受和消化?送去的文化能够起到多大作用、能够解决群众多少实际的问题?还有,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里才送去文化,其他的时间,基层的文化情况如何?等等等等,就很少有人问津或很难顾及了。
而“种”文化下乡,虽只一字改动,却性质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种,是一种亲身参与的行为;种,是一种平等而亲和的行为;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种,是一种功在当代利在未来的行为。只要种得合理、种得适当、种得科学,就一定会生根、发芽,继而茁壮成长。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基层群众掌握了实实在在的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让基层群众树立了学习文化知识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让文化知识在群众中开花结果,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国民的素质。
关海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