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宪
作为文物的夜壶叫做虎子。南方的东汉两晋墓葬中常常出土一种有提梁的长圆形瓷器,器口开在一端的斜上方,因为它往往做成蹲踞的虎形,所以被叫做虎子。
六朝的虎子都是青瓷的,汉代还有铜虎子、陶虎子和木雕彩绘的漆虎子。1980年长沙新火车站附近的一座战国墓中出土了一件漆虎子。全器用两块木料拼合而成,镂空雕刻出口、腹、眼、耳、四肢,尾巴卷到脑后成为把手,器内外髹黑漆表面用黄褐色绘成云凤纹(见下图)。美国华盛顿福雷艺术馆也藏有一件类似的漆虎子。
1985年镇江谏壁王家山一座春秋晚期墓中出土了一件铜虎子,椭圆形的器身两侧分别铸有两只蜷曲的兽足。这是现在见到的年代最早的虎子。
“虎子”这一名称出于汉代,《史记·万石列传》集解:“贾逵解《周官》:威,虎子也。窬,行清也。”《说文解字》释“楲”曰:“楲窬,亵器也。”孟康曰:“窬,行清中受粪者也,东南人谓凿木中空如曹谓之窬。”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时肯定了贾、孟二人的说法:“虎子所以小便,行清所以大便。楲窬二物,许类举之。”通俗地说,楲即虎子,就是夜壶,窬,就是马桶。
夜壶为什么叫“楲”呢?原来威和畏同音,可以通借;因为是用木头做的,所以加上木字旁。《西京杂记》记载李广和他弟弟一起打猎,射死一只卧虎,便“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也”。虽然是个传说,但它说明把夜壶制成虎形并名之为“威”(畏)反映了古人对老虎既畏惧又厌恶并希望制服它的心情。不过,汉代以后人们都根据其形状称之为虎子,楲这个名称渐渐鲜为人知了。
有人认为虎子是酒器或水器,不是亵器。可是从出土的情况看,虎子都出于男性墓或夫妻合葬墓的男性一边,而且都放在死者脚边或单置一处。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中有一幅涤器图,图上有一仆人在庭院里手持笤帚扫地,身后有一口大水缸,地上放着一只虎子。这种随便放在地上的虎子绝不会是酒器,而虎子的造型与结构也不适宜用来作取水工具。
现代人对用虎子随葬可能感到纳闷,但在当时应是一种流行的习俗。东晋以后虎子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它的造型也日趋简朴实用,老虎的口、眼、四肢都已不见,只剩下茧形或圆形的身体。由于风俗的转变,人们也不再用它来陪葬,所以后来的墓葬中也就很少见到虎子了。不过直到今天民间仍然在使用它,医院和农村里男性使用的便器还保持着虎子的基本特征。
战国漆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