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飞速增长,但国内光伏累计装机量仅占全球累计装机总量的0.82%,开发利用较为成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尚且如此,其他的新能源领域更不待言。
一是政策激励不够。近年来,我国在鼓励新能源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明确了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制定了中长期总量目标与发展规划。但目前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各级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二是消费市场拓展缓慢,市场狭小。可再生能源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三是新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成本还比较高,严重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来说,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前期投入成本高,风险大,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普遍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新能源企业的高投入和高成本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成为制约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国策应新能源
“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全国建议:“我国应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抢占未来能源竞争先机。”
展望世界新能源发展趋势,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已制定了新能源发展战略。因此,张全国认为,我国应将新能源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作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争夺全球气候变化斗争领导权和控制权的重要方面。
在奥巴马宣布其能源战略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就预计,奥巴马率先提出的能源救市方案,可能会引领全球掀起一个新能源研发的高潮。在她看来,相关能源关键技术的突破很可能创造新的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使能源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却给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随着各国对新能源支持力度的加大,与高价的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将更具竞争力。”
要切实解决新能源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访的多位专家建议:
健全保障机制。要制定出相关的保障措施,制定并出台有利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制定符合地方特点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引进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设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基金、建立可再生能源价格补偿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才能够使可再生能源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政府和企业联手化解成本难题。要解决新能源开发中存在的设备技术落后、前期投入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或给予补贴,或在价格上给予照顾,帮助企业突破难关。制定并落实对绿色能源设备生产进行补贴的政策,推进新能源设备制造国产化进程,避免因缺少核心技术而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优化能源发展环境,拓展消费市场。政府应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给予明确、具体的优惠政策,确保参与可再生能源研发、生产的企业有利可图,促使企业更积极地投入到可再生能源产业中。建立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社会制衡相结合的可再生能源立法及执行机制。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结合市场力量和社会参与,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对绿色能源产业的财政补贴、降低税率、实行低息贷款、扩大信贷,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激发绿色能源发展的定价机制,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政策上的扶持将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着力推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培养人才、稳定队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力基础。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人才太少,知识老化严重,且数量不足,不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要求。
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国外有许多大企业看好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其具有先进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和雄厚的资金,其进入我国的新能源市场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瞭望》文章:中国能源新战略
2007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了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
白皮书指出,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优先。中国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节能技术研发,普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不断提高能源效率。
立足国内。中国主要依靠国内增加能源供给,通过稳步提高国内安全供给能力,不断满足能源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多元发展。中国将通过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鼓励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科学发展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多能互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
依靠科技。中国充分依靠能源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突破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开创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增强发展后劲。
保护环境。中国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积极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互利合作。中国能源发展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坚持以平等互惠和互利双赢的原则,以坦诚务实的态度,与国际能源组织和世界各国加强能源合作,积极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合作领域,维护国际能源安全与稳定。
白皮书还指出,中国能源发展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国内能源的稳定增长,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世界能源的共同发展。
对于这份白皮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专门研究能源问题的查道炯教授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关键是要将上述目标贯彻落实。一方面,应更多地加强需求侧管理,利用好价格杠杆,改变以往过度消费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应加强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在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的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仁贵 尚前名)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