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3日电 2004开始发掘的余姚田螺山遗址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日前,一项相关研究成果被刊登在3月2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进行的《余姚田螺山遗址的自然遗存综合研究》研究课题,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
其中“从长江下游小穗轴基盘看稻的驯化进程和驯化速度”这一研究成果已在3月2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布。
该项研究成果以余姚田螺山遗址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稻谷遗存为材料,以最能反映栽培稻驯化进程的稻谷小穗轴基盘为切入点,把田螺山遗址发现小穗轴划分为野生、栽培和不成熟等3种类型进行定量分析,结合遗址中农田杂草和其他植物遗存出土情况作综合研究。
研究结论认为,田螺山先民已经利用湿地种水稻,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栽培稻群体中的驯化稻的比例上升,原始野生习性减弱,稻谷产量增加。研究成果还认为田螺山遗址出土的栽培稻并不是最原始的栽培稻,长江下游地区的栽培历史还可以进一步上溯,早期栽培稻是采集经济的补充;亚洲栽培稻有两个起源中心,粳稻起源在中国,籼稻起源在印度,东南亚水稻是由长江流域传播过去的。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