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3-24 00:45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新闻背景:2008年6月1日,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出台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即“15号令”)正式生效。
按照要求,辖区内土地管理出现的问题达到问责标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将被“问责”,包括被免职处分。
当前,我省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着“两头碰、一忧虑”的严峻考验:既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积极稳妥和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又要防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出现乱象,任务迫切;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既要积极主动服务,又要严格规范管理,压力很大。在这种背景下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实施问责,大量问责的局面可能会出现。
在“15号令”将开始对地方政府进行问责之际,记者就如何遏制违规违法用地,不碰耕地红线,规避“问责”等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分析我省土地执法面临的新形势。
15号令,一触既倒的高压线 “15号令”的颁布,意味着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将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
“15号令”最具威力的实质性内容是:年度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虽然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它严重后果,即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问责”。
从2007年全国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来看,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高发加剧了执法形势的严峻性。个别地方政府存在默许、放任甚至保护或怂恿土地违法,不制止、不组织查处、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等各类行为。对此,“15号令”不仅明确了具体该追究哪些人的责任,而且还规定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刚性量纪比例标准——“15%”。有了这个硬标准,无论地方政府主导土地违法的行为招数有多少,只要触及15%这条“高压线”,即使地方政府没有直接参与违法行为,也要追究其间接责任,甚至牵涉“乌纱帽”。
“15号令”绝没有对小于“15%”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进行纵容。《办法》要求只要是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不管达到什么比例,相关执法部门都应该严格执法,追究有关责任主体的直接责任,该处分的处分,该移送司法机关的决不姑息。
可见,“15号令”规定的土地违法问责,无论是量纪标准还是制度保障,都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按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执法局及执法总队工作的副巡视员沙凤英的话说:“土地问责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问责的警钟已敲响 我省各级政府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规避这一严厉的问责制度,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其实,问责的“警钟”已经在我省敲响。2008年11月19日,太原市因在国土资源部第八次卫星遥感(卫片)执法检查中,被发现违法占用耕地数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二,被国土资源部部长、总督察等主要领导约谈。11月25日,太原市政府紧急召开常务会议,对打击土地违法专项行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在省城开展一场打击违法占地专项整治行动。这仅仅是“15号令”的一次小小“预演”。
事实上,问责之剑随时都可能出鞘。2008年后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内需,对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的需求大幅上涨。在这种背景下,违法用地的现象极有可能反弹,遏制违规违法用地压力随之加大。
就我省而言,“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大局。到2010年前,我省将投资6500亿元用于扩大内需,其中多数为交通、能源、民生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这些投资到底需要多少土地,目前尚不可得知。仅就高速公路来说,全省2010年前拟开工建设38条高速公路,总规模3170公里,总投资1190亿元,拟占地29万亩。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省的建设用地指标近年来非常紧张,根据2007年、2008年项目落实情况分析,实际需求每年在20万亩左右,总量短缺30%。2008年国家下达我省用地计划8240公顷,2009年国家预计下达我省的用地计划预计在10万余亩左右,对于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肯定是有很大缺口。
来自省国土资源厅的统计数字,截至今年1月8日,全省执行计划7684.9210公顷,其中:农用地6140.6520公顷(含耕地4793.3333公顷)、未利用地1544.2690公顷。分别占年度计划中总数、农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的93.3%、98.1%、100%、78.0%,全省未利用地指标仅剩436公顷。
土地供不应求,这极有可能触及“高压线”。去年,国家下达我省计划8240公顷,按照15%的比例算,违法占地达到问责标准的上限是1236公顷。而据统计,去年全省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900多宗,涉案土地面积为数不少,离“15%”的警戒线还有多远,需引起各地高度重视。
另据国土部门透露,2008年度“卫片”执法监察工作将在原来覆盖我省太原、大同两市的基础上,扩大到太原、大同、阳泉、长治4个市,在这个“天眼”的监督下,违法用地更是一览无余。
无论是立案查处土地违法的情况,还是卫星遥感执法检查情况,都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问责”的法器,不是只悬在别人的头顶。
规避问责,各地必须努力 冲天的尘土散去,昔日楼宇被夷为废墟……2008年年末,太原市开展了一场严厉打击土地违法的专项行动。
根据该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违法用地亩数在全市居前三位的清徐县、晋源区、万柏林区被停止用地审批。截至去年底,太原市对国土资源部第八次“卫片”执法检查的33宗违法用地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已经追究26人党纪政纪责任。同时还对第九次“卫片”检查涉及的违法用地也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新账、旧账一块算,一抓到底,形成高压态势!”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生对专项行动态度鲜明,他与10个县(市、区)行政一把手签订了责任书。
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宝玉告诉记者:“各种努力都为一个目标,土地违法不能达到或超过15%。”太原市能否实现这一目标,规避“问责”?
张宝玉对此很有信心,一是该市已经建立起执法长效机制,设立了保护国土资源机动侦查大队,专门负责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市政府拿出300万元为基层执法队伍增配了27辆执法巡查车辆和相关装备。二是去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执法,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执法氛围。按张宝玉的话说:“领导干部从去年的教训中得出了结论,必须合法合规用地。”
问责的警钟让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倍加警醒。3月12日,临汾市在全省首次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了《关于严格土地法规政策纪律的决定》。3月16日,朔州市政府对七里河河槽内的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两天内,拆除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
这些努力,能否最终规避问责?我们拭目以待!
声音: 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沙凤英: 我省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依法依规用地对经济建设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去年因“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效果明显,国土资源部奖励我省太原、朔州、晋城三市指标1350亩。由此看来,严格依法依规用地是保障发展、保护干部进而支持经济发展的最好选择。
在目前,用地矛盾突出、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我省各地要创新工作方法,根据项目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各自用地指标,保重点压一般,依法依规用地,才能不被问责。同时,各市一定要提前对辖区内的土地违法行为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做到心中有数,并提早动手严肃查处,才能争取主动,避免问责。
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宝玉: 对太原市来讲,只有更加严格土地执法。我们今年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督管理,做到土地违法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同时,突出监控重点,从违法主体上以查处基层政府、村组集体和企业违法行为为重点;从违法性质上以查处借农村土地流转、借拉动内需之名的违法占地上项目、集体建设用地开发的土地违法项目;从区域上要以城中村、村郊结合部、新开交通干线两侧为重点。同时还要严厉惩处违法案件,所有违法用地要做到罚款、没收、责任追究“三到位”。
本报记者 武俊鹏 本报通讯员 邢云鹏 武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