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200亿中央技改专项资金或将撬动4000亿技改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剑丽 北京报道
对于刚刚成立一年的工信部来说,恰逢经济危机袭来,挽救工业和中小企业体系健康运转,这其中之冷暖只有其自己知道。
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问题”分会上,向来有救火队长之称的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再次开口,中国将如何应对危机。他首次披露了一组关键数据,“去年年底统计,中小企业停产、歇业和关闭占7.5%,裁员减薪的情况也在增多”。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安排了200亿技改专项资金,通过中央财政贴息方式,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李毅中表示,希望四两拨千斤,一年能够撬动4000多亿的技术改造项目。
贴息、融资担保等多项措施,如今已经成为向中小企业“输血”的主要方式。本报记者也获悉,中央财政今年96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如何进一步使用,已经在紧张讨论中。
微观冲击波
宏观形势,总是可以从微观体系中率先找到答案。
李毅中透露了如下这一组数据,工业增速从去年6月份的16%一路下滑到11月的5.4%,12月也只有5.8%。
这个下滑趋势并没有见底的坚实信号。2009年1、2月份这个指标合计是3.8%,扣除节日因素影响仍在5.2%,仍然未走出低谷。
相应地,一些行业产量下降,出现了亏损,“去年11月,粗钢、汽车、乙烯等产量分别同比下降了12.4%、15.9%、12.2%,工业用电下降了7.5%,12月继续下降”。
微观变局中的典型征兆开始凸显,一批中小企业和部分大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库存增加,资金短缺,停产、限产、歇业乃至关闭涉及面扩大。
见底反弹?
但情况或开始好转。
李毅中对此所依赖的是如下几组指标数据:
首先是发电量数据。李毅中说,虽然今年1-2月,发电量合计同比还在下降,但与去年相比,降幅明显回落,1-2月是3.7%,这也是过去半年来最好的数据了;再就是汽车产量,同比虽下降,为1.7%,但是降幅已经明显减缓,单2月份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就超过了80万辆,却是去年7月份以来单月最高量;同时,粗钢产量合计同比增长2.4%,钢材产量增长3.1%,乙烯开工率回升到90%,化肥企业产量也明显提高。
纵如此,工业犹言走出低谷,或许还尚早。“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轻言好转。”李毅中显得谨慎。
本报记者获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工信部与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省市细则和方案,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
除此之外,企业技术改造则成为工信部的一大王牌救市策略。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这五个原本薄弱的微观经济环节,在危机中被刻意加强。
工信部的企业技改方法论,就是通过贷款贴息,用好中央财政200亿技改专项资金,推动一批项目尽快实施。
本报记者获悉,最近中央财政10亿元的担保基金已经到位,将分到若干个担保机构中,可以为四万个中小企业提供2500亿元贷款。
“我们和银监会、人民银行共同合作,预测今年通过担保可以为中小企业贷到6000多亿的担保贷款。”这是李毅中的期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当前要进一步刺激经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是很必要的,“现在一些行业搞国家垄断,部委搞垄断,但如果每个国家把更多的钱放在中小企业的建设上,就不会这样。”
在工信部的技改救市单子中,企业中除大企业、龙头企业以外,还包括专、精、特、新的小企业,包括有困难但是仍有订单、有市场的企业。
在工信部的“托市”导向中,继续聚焦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具体而言,就是利用新技术振兴装备制造业;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医疗、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生产型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李毅中也表示,政府也会支持。
不过在郑永年看来,问题的关键是,要让中小企业蓬勃起来,四万亿政府投资,才可能真正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如果民间资本没有投资的出口,可能就炒房,甚至炒到海外去,真正把这些资本聚拢,可能远不止四万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