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白云、阳光和薄雾,哈尼梯田其实很简单。 |
哈尼人靠背篓背出自己的世界 |
每天都有大量拍客迷恋于梯田美景 新华社发 |
哈尼梯田面临两难处境:游客看着美 当地人无奈
高山、白云、夕阳、朝霞、森林、梯田,当许多外来人迷恋于哈尼梯田的绝妙美景,并将其称为“神仙在的地方”的时候,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村民却说——选择梯田其实很无奈。
无奈:用锄头挖出“奇迹”
一种声音得到当地很多群众的认同,哈尼人硬是用锄头挖出了一个世界,这其实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而不是内心的追求。
作为一个吃梯田红米、喝哈尼森林泉水长大的哈尼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张红榛局长对哈尼梯田倾注了全心的真情。她告诉记者,哈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仅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已经超过了1300年,她是从北方古老的羝羌部落迁徙来的,迁徙到大山深处、高山峡谷之中,为的是躲避战争和瘟疫。在这交通闭塞、环境恶劣的地方,先民们为了生存,硬是用锄头挖出了一个世界,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而不是内心的追求。在与大自然千余年的搏斗中,无意中却创造出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水系四度同构的哈尼梯田生态系统,它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被人类学家赞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结合的典范。
可是,在哈尼梯田分布的红河南部4县去年的生产总值71.9亿元,仅占全州13个市县的14%。南部地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工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发育程度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仅4至5年,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红河州南北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最大的州情,严重制约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艰苦:盖房砖要一块一块背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元阳县攀枝花乡的哈尼传统民居日益减少,人们再也不愿意住老式的房屋了,而是希望像城里人一样住进舒适的楼房。
再过半个月左右,撒在哈尼梯田中的稻谷种就将长成秧苗,也就该栽秧了。在栽秧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可是好日子,天气好,农活少,因此,居住在红河哈尼山寨中的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们都选择在这个期间盖新房。
这几天,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的李万勇也在和全家人一起忙着盖新房。今年25岁的李万勇初中毕业就到个旧的锡矿打工,已经5年了。在这个村中,出外打工的人将近一半,他们出外打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吃饭,因为梯田的产量并不高。而乡亲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挣了钱后回来盖楼房。
因为山势陡峭,适合建房的平地几乎没有,因此,村民家的房屋都很窄,屋顶上搭上木头,再铺上层层的茅草。这里的房子是干栏式结构,下面关牛,人住在牛圈上面,而屋顶的茅草就像蘑菇一样,由此被人们称为了蘑菇房。
不过,如今的年轻人们再也不愿意住蘑菇房了,他们也希望住上他们见过的像城里人一样的楼房,可是在大山里盖楼房得花比外面更多的钱,因为砖要从建水买了拉来,2角多一块的砖拉到这里,已经快达到5角钱了,还有钢筋、水泥等,汽车拉来后再背到家,要的钱就更多了,因此,李万勇家4年前盖的楼房只盖了底层。今年,李万勇家要盖第二层了,他的活计是拌砂灰,请来的两个师傅砌墙,而爹妈的任务就是用背篓将砖一块块地背上来。
笑言:有袋金子也背不上来
身处大山深处的哈尼人,每来回梯田一次,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当游客把梯田当做一幅美景欣赏的时候,他们有着自己对梯田的理解和价值判断。
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从山脚到山顶断断续续,蜿蜒迂回于千壑万岭之中,有的地方级数高达3000多级被文人骚客们称为“神仙在的地方”。
身处大山深处的哈尼人家,每天要侍弄好梯田,让梯田生产出食物,得来来回回地攀爬这登天的梯子,从家中到梯田回来有的就要两个多小时,更不要说将梯田中产出的粮食一袋一袋地背到家中了。
可不少游客在对梯田发出赞叹的同时,还会指责当地的哈尼人家:那里的景色应该咋样,那里的梯田不应该让它受到破坏等等。记者得知,一位外来的摄影者这样说时,当地的哈尼人对着这位连相机包都要雇人背的摄影家说:“我在最下面的梯田中放一袋50公斤、白花花的大米,只要你自己能把它拿上来,我就免费送给你。”听到这,这位摄影家一句话都说不出了,因为他知道,别说背米,就算什么都不拿,他也很难从最下级梯田爬上来。
攀枝花乡的一位干部笑言:“过去我也经常爬,可现在就是放一袋金子在下面,我都没有本事把它背上来。只有勇敢勤劳的哈尼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
愿望:年轻人想飞出大山
每当太阳落山劳累而归,李学东拖着疲惫之躯爬梯田的时候,心早已飞出大山,他不断对儿时同伴说:好好读书就能飞出大山。斗转星移中,哈尼梯田的守护者们不再视梯田为生存根基。
李学东家在元阳县马街乡丫多村,这是一个近300户人家的哈尼族村寨。小时候,每天在梯田埂上跑来跑去,李学东不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但当他到乡上的中学读书后,他就发现自己所在的家乡跟外面的差距实在太远,于是发誓,即使考不上学校,初中毕业后也要到外面打工。
1995年他考入了建水民族师范学校。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到邻乡中学当了3年的老师,又到县电视台当了4年的记者,然后回到家乡当副乡长。从大山中的孩子变成了当地的父母官,让李学东在人们的心中名声大震,因为村中外出工作的17人中只有他是领导,于是,家长们都拿他当榜样:学习好就能参加工作,拿着国家发的工资,再也不用在梯田上爬上爬下了。
去年,李学东又被调到县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他的名声在周围的多个村寨中就更响了。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当干部、拿工资,但村里的小伙子觉得能出去打工也是好事,因为打工可以增长见识,还能有一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在外面打工所付出的体力远比在家中来回爬梯田要少得多。
记者印象
背出来的世界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民们搬运货物、收获庄稼时,扁担往往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比起其他的人工搬运工具,用扁担挑东西可以省力又能多担一些,而且挑着东西可以走得更快。但是,深处大山的哈尼人却几乎不用扁担。
当地人告诉记者,两级梯田的高差,少则30多厘米,高则一米多,用扁担挑东西,爬梯田时两端的挑头很难爬得上梯田,下梯田时也很不稳定,如果所挑的东西掉了,一下子就会滚到很远的地方,因此,当地人形成了用背篓背东西的习惯,这样稳稳当当。爬梯田时,实在爬不动了,还可以双手抓着田埂边的草根、树根借力。久而久之,当地人几乎不再用扁担。
记者发现,就是到外地打工时,从哈尼梯田里出来的人们还是用背篓,男人也好,女人也好,用一个简单的背篓,他们背矿、背挖地基的土,背建筑工地上的砖、水泥,背收获的粮食,甚至让自己的孩子在背篓里长大。最终,他们的脊背背出了哈尼人的世界。(记者 任锐刚 摄影报道)
元阳县人民政府引进世博集团,共同参与开发梯田旅游,经过一段时间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目前已先后对4个景点收取门票,票价均为30元。这4个景点都是哈尼梯田核心区中的核心景点,包括哈尼族箐口民俗村、多依树景点、坝达景点和老虎嘴景点。
记者了解到,去年4月,世博集团进入元阳后,与元阳县政府共同组建了世博元阳公司。新组建的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哈尼梯田进行旅游开发。目前,公司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分别对4景点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主要整修了道路、厕所、观景台等,并对各景点的村民进行组织教育。老虎嘴景点观景台位于晋思公路的急弯处,以前游客经过此处时,多会将车停在路边,并在路边观景拍照,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此,世博元阳公司对此处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改造,建设了一道近百米长的封闭观景廊,目前已经完工并对游客开放。
据了解,4个景点的门票均为30元,其中,箐口民俗村是从2月23日开始收取门票的,3月16日,观景长廊建成后的老虎嘴景点也开始收取门票。
记者从元阳县相关部门获知,未收门票时,由旅行社组团来的团队几乎没有,但收取门票后,由旅行社组团来的旅游团队却开始急速增多。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