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生态循环圈让农家受益(组图)

污水处理厂

  近年来,本市农业科技人员创造性地开展了生态循环农业的试点,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农业换句话说,就是减少投入,循环利用,这对于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循环农业是个大题目,目前我们刚刚破题……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陈忠权 杜洋洋 张立平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钱进

  新模式:养种联作一体化农业生产

  畜禽粪便发酵变肥料沼气

  走进位于东丽湖的天津世纪兴种养业有限公司,鱼塘清波荡漾、猪舍红顶白墙,占地100亩的种猪场整洁素雅。
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场区内两个密封的巨型大罐,足有两人高,走近一看,这个类似潜水艇式的反应罐顶部的排气孔还冒出蓝色的火苗。公司董事长邢方军笑着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投入300万元自主研发的高温厌氧粪污处理系统,有了它,公司每天产生的10吨生猪粪便就轻而易举地变成了肥料和能源,实现了养种联作一体化的农业生产新模式。

  2000年,25岁的邢方军带领50户农户成立世纪兴公司,虽然当时存栏生猪只有2000头,但是每天产生的粪便成了最让他头疼的事。经过一番调查,邢方军发现,在粪便无害化处理方面,本市只有极少数大型养殖场引进了国外的设备。由于当时国内设备几乎是个空白,国外设备投资又大,很多中小养殖场望而却步,畜禽粪便的污染成为继工业、生活废水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2003年,邢方军提出了自主研发粪便处理设备的想法,他认为畜禽粪便也是一种资源,利用好了就可以变废为宝。邢方军在众多质疑声中集合了公司内的科研力量,又与本市高校有关专家合作,终于在一年之后研发出高温厌氧粪污处理系统,目前该设备已申请了国家专利。

  邢方军指着眼前巨大的反应罐告诉记者,这个罐内部有若干个舱,畜禽粪便进入舱内以后,加入一种特别的厌氧菌就开始发酵,可以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三种不同的产品。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做饭、取暖、发电,目前一部分沼气就用于公司的日常运转,一年可以节省40%的能源消耗。沼液可以作为花卉、蔬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还可以为水产养殖提供养分以及对养殖车间进行消毒。沼渣则是种植业中上好的有机肥料。邢方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1.5万头生猪每天的排泄量大约是10吨,经过发酵以后可以产生80立方米沼气、4吨沼渣、6吨沼液,产生的经济效益近万元。沼气可供给2400多农户采暖、发电,所产生的沼渣、沼液,每天则可以供应200亩至300亩农田作为肥料。

  连日来,本市蓟县东施古镇嘴巴庄的尹风军正忙。在他的3亩“猪沼菜”大棚里,水果黄瓜进入了收获期,来自京、津等地的菜商纷纷上门收购,把他忙得不亦乐乎。像尹风军家这样的“猪沼菜”模式大棚在该镇已有300亩、120个,每年可促进农民增收400多万元。

  “猪沼菜”是近年来本市逐渐兴起的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是在蔬菜大棚内建猪舍和沼气池,利用猪粪和菜叶、菜茎等为沼气池提供原料产生沼气,沼气既可以用于日常烧水做饭,在冬季还可用于大棚内照明取暖,弥补光照和温度的不足。沼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养料,促进蔬菜的生长。沼渣可作为蔬菜的肥料,沼液喷在菜叶上可灭虫,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

  新方法: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 减少耕作次数

  保护性耕作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为了使保护性耕作面积迅速扩大,让农民尽快从中得到实惠,武清区农机局采取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做法。他们把大良镇蒙辛庄村村民唐学兵作为典型示范户进行了保护性耕作试验。春耕时,看到满地乱七八糟的秸秆,妻子说他不会过日子;乡亲们也笑他蛮干……他顶着压力,实施整秆覆盖模式作业。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唐学兵的地比以往的传统耕作方法每亩减少作业成本26元,每亩可增产粮食23公斤。许多农民亲眼看到了这种省工、省力、省钱的种地方法,看到了土壤、庄稼、收成的前后变化,心里服了,纷纷跟他学着搞起了保护性耕作。“这技术让俺尝到了甜头,投入少了,产量也提高了。”唐学兵难掩喜悦。

  武清区是本市首批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区,自2002年至今已是第八个年头。目前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了10.7万亩。已建大王古庄镇、石各庄镇、河西务镇、河北屯镇、大良镇5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区。每年示范面积7.41万亩,4年累计示范面积29.64万亩。

  武清农机推广站站长王铁栓介绍说:“这是一项新技术,为了让农民尽快认可、接受,区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培训、推广活动,几年来,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该区粮食产量得到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好处在于它能够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和打药等多道工序,减少了农机具进地次数和耕作次数,节约了燃油;采用免少耕配合深松作业,减少了机具动力消耗,增强了降水的入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实现生物碳的固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农田的生态调节和节能减排作用。同时由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和生产质量。

  市农机局副局长胡伟向记者介绍说,自2002年至今已先后在10个涉农区县开展了此项工程的示范推广工作,中央财政、市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逾千万元,示范推广面积达102万亩,相对传统耕作增收节支已过亿元,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绿色生态种养模式“猪沼菜”

  新思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生活污水

  工业生活污水循环利用变绿波

  “你看,这里的水就是由生活污水转化的中水,再过些日子,这些芦苇、美人蕉就该长起来了,水底下还有鱼呢!”武清区梅厂镇周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李元瑞指着眼前一片湿地自豪地告诉记者。他说,天津市农学院与该村联合开展的“组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项目获得了成功,从此村里的生活污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不仅不污染环境,还形成了美丽的生态景观,使农村生活污水变清泉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近年来,作为本市的文明生态村,周庄村在生态建设中可谓下了不少功夫。可是,洗衣、做饭等生活污水问题依然没有办法解决,时间长了村里水沟的水都变成了黑色,特别是到了夏天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臭味,生活污水的处理成了困扰该村的一道难题。恰在此时,天津农学院机电系正在搞生活污水处理的项目,该系主任张伟玉到村里考察后,决定采取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解决这一问题。

  张伟玉向记者介绍,处理污水的具体过程是:部分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烧水做饭使用,沼气池溢出的沼液和其他生活污水通过另一套下水管道进入埋于地下的砾石潜流人工湿地,经滤料上微生物降解后进入综合生态塘再处理;综合生态塘里种植芦苇、莲花,这些植物可吸收利用和吸附富集污染物质,输送氧气到湿地系统,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所需的氧,维持和加强人工湿地系统内的水力传输;放养的泥鳅和田螺等水生动物可吞食湿地中的底泥,间接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综合生态塘与人工湿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植物塘、床生态系统。最初的实验阶段,项目组以该村10户村民的生活污水作为试点,每天处理量1.5吨左右,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村民的认可,目前全村近百户农户全部纳入项目范围,每天处理生活污水达到10吨以上。村民李芝元说,处理后的水水质很好,不仅可以用来浇花、养鱼,还可以浇地,大大缓解了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

  日前,记者在位于蓟县洇溜镇的再生水灌溉示范区看到,农户们正在为冬小麦浇水灌溉。蓟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整个示范区五千多亩小麦现在已经浇灌了三千多亩,它们喝的可不是普通水,而是再生水。”示范区坐落在洇溜镇八里庄、马圈头、苏庄子、三岔口4个村。长期以来,这里的农田都是采用电机泵水的方式进行灌溉,不但效率低,而且费用高,农民光水电费每亩每年就要花费100多元。为解决这个问题,县农业部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2007年,日处理量3万吨的蓟县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蓟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当时考虑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完的污水就白白流走了很可惜,如果这些水可以利用起来回灌农田,不仅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为农民节省开支。”由于蓟县没有化工、石油、农药、医药等污染严重的企业,生活污水占污水总量的70%左右,因此,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回灌用水经检测和专家实地考察,达到了农田安全利用标准,不会对人群、生态环境、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产生危害。2007年7月,蓟县农业部门与农业部、市农业局积极合作,投资50万元在洇溜镇开发再生水回灌农田项目。

  他们在距离污水处理厂不远的八里庄、马圈头、苏庄子、三岔口4个村建立项目示范区,这四个村耕地面积5014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该项目通过输水管道、净化塘、提泵站、回灌渠网将再生水导入试验田进行浇灌。其中净化塘既是污水再净化的稳定塘,具有厌氧、兼氧、好氧生物塘的净化功能,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消除寄生虫卵和病毒,同时又具有储存水量的功能,使定期连续排放的再生水供农业季节性、周期性集中灌溉成可能。经过两年时间的对比,使用再生水回灌的农田不但产量、质量不受影响,而且原示范区内耕地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需要用大功率电机进行汲水,每次灌溉亩均耗电15度,以冬小麦5次灌溉,夏玉米3次灌溉计算,全年亩耗电120度,亩均电费72元。现改用相当于地表水的再生水进行灌溉,全年亩耗电40度,亩均电费48元,节支66.7%。同时由于再生水含氮量较高,也使化肥投入量节省10%左右,5000亩示范区年节支24万元。

  新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助力蔬菜生长

  305万吨秸秆发酵变生物养料

  连日来,武清区河北屯镇的菜农们正在接受市农业环保站专家的辅导,大力推广在蔬菜大棚中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市环保站负责人介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非常适宜蔬菜生长,农民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将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催化剂、净化剂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CO2、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在现场,天津市农业局环保站技术专家正在给菜农讲解技术特点,专家告诉菜农秸秆可采用内置式、外置式和内外置结合式三种,秸秆不需要加工粉碎,整株秸秆可直接使用,主要适用于设施蔬菜、瓜果、大田果树等。贾兰英站长说,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达到加快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转化,解决作物及周边环境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增加产量、质量、效益。主要表现在:成本低、易操作、资源丰富、投入产出比大,环保效应显著,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无公害。

  记者又跟随市农业局科技服务团在下伍旗菜田看到:这里示范区的蔬菜长势均好于对照区;地温、室温、二氧化碳均高于对照区。菜农李桂花高兴地说,俺家的一亩大棚蔬菜用上了生物秸秆养料后番茄上市时间提前8至10天。专家介绍说,大棚蔬菜用上生物养料后作用明显:CO2浓度显著提高。示范区棚室CO2比对照区平均高1500ppm,植物饥饿程度得到有效缓解,生长加快,生育期提前。棚室地温和温度明显提高。李桂花说,即使是在严寒冬天里,俺家示范区大棚内20厘米地温比对照区高2至4度,气温高2至3度,有效地保护作物正常生长。专家介绍说,大棚温室生物防治效应初显,疫苗和菌种在转化秸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抗病孢子,对病害产生较强抑制和致死作用。目前宝坻试验点示范区还没有发现病害。宁河试验点示范区使用农药1次,对照区使用农药3次,移苗成活率高、生长快、根系发达。茎秆变得粗壮,节间缩短,叶片变大、变厚,病虫害少。宁河试验点的黄瓜示范区比对照区提前上市8天;宝坻区试验点的黄瓜示范区比对照区提前上市10天;西青试验点的苤蓝示范区比对照区提前上市了10天。武清区农业局负责人说,使用秸秆变生物养料每亩大棚可减少肥料(化肥、鸡粪等)投资1500多元,每亩可转化秸秆4000至5000公斤,农民增收2000元左右。

  目前本市郊区农业生产已开始进入大产业、大生态、大农业阶段,迫切需要循环农业的理念指导生产,以便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低消耗、高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模式,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道路还很漫长。首先是解决认识问题,只有全社会的认识都提高了,才能引起重视。二是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在采访中发现,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特别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三是范围要扩大。专家指出生态循环农业可以延伸到农业的食物营养、工业原料、就业增收、生态保障功能,拓展发展等领域。只要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就一定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农村发展新路——富裕农民、美化环境。

  记者手记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邢方军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