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人在搜索引擎上键入自己姓名,搜索到曾在某招聘网站递交的简历,从而获悉自己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隐私信息,这是方小姐昨天遇到的烦心事。目前正值“金三银十”的求职高峰期,随着海投简历的求职者增多,个人隐私信息遭泄露或在网上被“人肉搜索”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已删简历遭“人肉搜索” 徐女士在黄浦区某写字楼上班,昨天下午,为了“套”出客户方小姐的手机号码,她在互联网上键入方小姐的姓名搜索,不料却出现了某招聘网的页面,上面贴着方小姐详细的求职简历,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住址以及手机等详细信息。
当她告知方小姐后,对方恍然大悟:“难怪那时很多保险公司打我电话!”原来,方小姐曾在某会计网上登记过求职信息,当找到工作后,她便登录该网站将简历信息删除,未料通过搜索引擎依然能搜到以前的资料。
记者调查发现,方小姐的遭遇绝非个案。随着“海投”简历成为普遍现象,本市论坛近期也冒出许多抱怨投简历后,屡屡成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对象。
山寨招聘网套取个人信息 随着今年就业压力增加,51job网站昨天透露,近期每个职位发布后的7天内,平均能收到6500份简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求职竞争异常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求职者信息安全的隐患。
记者发现,即便一些招聘网站删除了过期求职信息,但通过搜索引擎的“快照”功能,仍有可能搜索出这些已删除的简历信息。同时,通过搜索引擎链接到的个人简历网页,往往出自一些小型招聘网、培训网,甚至一些综合购物网站也开出了招聘频道以扩大浏览量。部分招聘网站把关不严,网友甚至不须凭借密码就可以随意查看求职者的资料。
此外,近期有网友发帖称接到冒充某招聘网站名义发来的邮件,要求修改个人资料,链接地址则是域名与之相像的“山寨”招聘网站。而湖南招聘网等也均遭遇“山寨”事件,使求职者的隐私信息存在泄露嫌疑。
信息提供不对称成诱因 针对方小姐的遭遇,百度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任何互联网上公开的、未设置Robots协议文件禁止抓取的网站信息,百度搜索引擎都有可能抓取和收录其网页。方小姐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侵犯隐私权的情况证明,百度将会依法尽快断开内容。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求职网站要求“个人会员”提供详细信息;而“企业会员”只需提供简单信息,即可浏览部分求职者简历。此外,企业发布就业信息也相对简单,注册后即可公开,无需中间审核,方便了一些居心不良者以招聘为名骗取个人信息。
对此,正规的招聘网站通常会采取相关措施对应。除了时时升级防火墙系统外,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透露,一旦有求职者反映企业将其简历信息挪作他用,将立即撤停企业的招聘广告,核实确认属实后,将客户列入黑名单,18个月内不发布该企业的任何招聘信息。她建议求职者在选择网络求职时,先考量一下网站的合法性、诚信度,再注册登记。为防止网络木马盗用个人隐私和信息,求职者应该及时升级个人电脑的防范工具。(新闻晚报李星言)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