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余姚城区金型路一幢厂房的一次面试中,面试官李老板试图对参加面试的小张施暴。幸亏这名21岁的女大学生以跳楼相逼,为自己赢得了救援机会。此事值得所有求职者警醒。现有招聘模式下,加上求职难,让数量庞大的求职者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买方(招聘方)市场。
如果不加强监管,求职者很容易受到伤害。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和周围同学搜集就业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络。大的骗局我到目前为止还不曾亲历,倒是在某知名招聘网站找兼职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类似“在家为论坛灌水,日收入一百元”的诱人信息。最后经过网络注册、登记等一番折腾,个人信息泄露无遗,但注册之后就再也没下文了。
最近,我的同学看到学校BBS发布了一则某研究所的招聘信息。他按信息中提供的地址找了半天也没发现这个单位,与信息中的门牌号对应的竟是一家发廊!后来,他找学校相关负责老师要到了信息提供者、某副馆长的联系方式,可无论是手机还是座机,都没人接听。再后来上网查询相关研究所的信息,结果什么也找不到。
此前,政府部门曾下大力气对网站的不良信息进行整顿,能否也规范一下市场上大大小小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发布?可否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接受反馈这样更正规、更让人有安全感的信息发布机制?
招聘不应仅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事情,政府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应切实加强对就业招聘过程的规范和监督。而招聘信息的发布,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近来社会舆论反响强烈的个人信息泄露现象、招聘单位公然出示具有就业歧视的招聘条件,以及用人单位花样翻新地将应聘者折腾一番不了了之的现象等,都需要政府予以重视和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王国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