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就能实现教育公平?



  虽然国家明令禁止“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存在,但是暗流涌动的“重点班”并未因此而禁迹。此外,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设置,只是为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的途径,事实上,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要有更多的措施,需要全社会的配合——

  新学期开学后,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教育局工作多年的副局长王雪梅发现,现在来教育局递条子、找关系送孩子去某学校就读的家长越来越少了。王雪梅将这归功于已经初具成效的全区教育资源均衡分布的结果。


  “如果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能让每个学生共同分享,那么教育公平才会有最终实现的途径。”王雪梅说。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抨击一些设有“重点班”的学校是阻断了教育公平实现的路径。“父母有钱有关系,孩子就可上重点小学或是中学。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过早地把年轻人分类分层次,而且一旦分了,就很难改变。它使得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失去了机会,这是很大的教育不公平。”

  国内有一家大型网站在两会期间曾经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在网民中进行过一次网络调查,其中,“教育公平”一度高居“两会热点”榜首,而网友们普遍认为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事实上,早在2006年9月正式施行的《义务教育法》即已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同时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记者近日在合肥市走访时也发现,虽然一些地方仍然留有“名亡实存”的重点班,或“隐形的、另类的”重点班,但是几乎没有公开开设重点班并招生的学校。

  “我可以肯定的说,我们区没有一所学校设有重点班。”作为分管教学的副局长,王雪梅对此非常肯定。她同时告诉记者,“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设置,只是为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的途径,事实上,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要有更多的措施,需要全社会的配合。”

  取消“重点班”:学校须更新思路,家长也须更新观念

  对于学校取消“重点班”,家长们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直以来,赞成与反对的声音皆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无论“重点班”是否存在,一些家长仍然会想方设法送自己的孩子去曾经的“重点学校”上学。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往往会赞同学校设有“重点班”,希望孩子在一个更有竞争力的班级里学习。

  虽然国家明令禁止“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存在,但是“重点班”暗流涌动的现象并没有因此禁绝。一位熟悉教育内情的人士说,这种现象的存在与部分学生家长对重点班的内在需求是有着相对应的关系的。

  学生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学校也有一视同仁对待的义务,学校最好是能做到“兼顾”。在合肥市一所曾经的“重点学校”——合肥50中,记者就看到了这样“兼顾”的例子。

  该校在数年前取消“重点班”,随后又将有着“重点班”痕迹的“特色班”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类似于“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社团组织。据了解,学校现在有天文社、生物社、航模社、计算机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小组、机器人小组等学生社团组织。

  50中(西区)校长曹秋敏告诉记者,这种学生社团组织与“重点班”、“特色班”的本质区别在于,学生社团是以课外的形式组织的,平时,社团成员都在各自不同的班级上课。

  “我们说取消"重点班",但并不能因此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天分。这样的尝试的结果证明,所有家长大可放心,每个孩子都会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同时有天分的孩子也不会失去发展自己个性的机会。”曹秋敏说。

  合理配置资源:教育公平应从校内走向校外

  如果说取消“重点班”的设置是打破了学校内部好生与差生在享受校内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平等的话,那么合理配置资源,取消重点校则更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2002年,合肥市区划调整后,该市蜀山区陆续接收了15所企业学校、20所农村学校。这些学校占全区学校总数的60%,大多规模小、条件差。

  合肥新城学校校长张晓斌告诉记者,新城学校在并入蜀山区之前,“教室很简陋,学校基本没有任何试验器材,辖区内有1800多学生,而真正来新城学校上学的只有800人左右。”

  为改变这种教育资源失衡状态,蜀山区决定从硬件建设开始,调整学校布局。该区决定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并将10所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中小学撤销,合并、整合中小学11所,新建小区配套学校18所。

  2007年,随着该市政务区5所学校划归蜀山区,该区又面临着13所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任务。为了能将教学资源配置均衡,蜀山区从一开始就利用“品牌移植、联盟共建”的方法,多管齐下地发挥区域内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让新建学校借助成功的管理模式、成熟的管理经验迅速走上发展正轨。

  “我们的学校经过改造后,我不敢说所有学区内的学生都过来上学,但敢说过来的学生基本没有流失的。”张晓斌说。

  打造教育共同体:利用制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布

  优质教育资源绝不仅仅是优质的教学硬件,而优质的“软件”,比如优秀的教师、优质的管理往往比“硬件”更重要。要想实现教育公平,如何在均衡教育“硬件”资源的同时,保证学生共享优质的教育“软件”资源呢?

  “蜀山区的做法是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城区各中小学与农村学校(含薄弱学校)一一对应,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实体。双方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干部交流等方面融为一体,成绩合并计算。”王雪梅说。

  如合肥50中和原动力厂学校就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套班子和一种管理模式,双方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交流等方面融为一体。50中校长同时作为原动力厂学校的法人代表,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同时从50中派出一名副校长常驻该校,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两校教师定期互相交流,建立教师结对制度。通过采取以上有效措施,逐步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两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并且,师资力量均衡也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保证。对此,蜀山区的做法同样是从制度开始。他们将教师交流制度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大力推行教师交流制度,努力实现校际间教师队伍均衡。

  据蜀山区教育局提供的资料,2003年至今,全区共分流调整教职工510人,占全区在职教师的28.7%。同时,该区在招聘、引进教师的分配上注重将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倾斜。

  此外,为了发挥名校对薄弱学校的带动作用,分别从多所知名学校抽调骨干教师百余名调剂到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据了解,目前,该区所有原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均为知名学校中层以上管理者。

  “通过名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教师、校长的交流,将名校成熟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优质教育资源向老城区外辐射,推动薄弱学校依托名校、名师快速成长,逐步建立以强校带弱校、以名校带新校的共建机制,促师资队伍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王雪梅说。本报记者陈华本报通讯员 薛辉 袁礼存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