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进呼吁,建立有效的农村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处理———
本报记者薛惠娟
沟渠、河道垃圾淤塞,路旁堆积“垃圾山”,塑料袋、农膜四处乱飞……在我省部分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简易填埋场存在污染隐患,这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省民进呼吁,应建立有效的农村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序现象严重
我省已经开始推行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在一些县、市进行了垃圾集中处理试点,并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但省民进在调查中了解到,多数村庄还习惯于将垃圾就近丢弃或堆放在房前屋后、村头巷尾,有的甚至直接倾倒在沟渠、河道,不少村庄垃圾围村现象严重。一些采取垃圾填埋处理的,其填埋场也大多数缺乏环保措施,与国家要求的标准相距甚远。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成分也越来越复杂。除了餐厨、秸秆垃圾等传统垃圾外,还包括大量的废弃塑料薄膜、塑料袋、农药瓶、化学材料等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卫生部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为0.86公斤,全国农村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
省民进认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序的现象,不仅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也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和土地质量的下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处理机制的缺失和滞后,是制约农村垃圾治理的主要瓶颈。”省民进分析后认为,有关部门和领导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农民环保意识的淡薄,也是原因之一。
在乡镇建设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科学妥善地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省民进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列入议事日程,尽快制定《河北省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农村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机制。
可借鉴外省市好的经验,在乡镇建设简便易行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如安徽、浙江等地一些农村使用垃圾无害焚烧炉,只需投入1分地、10万元,就能处理数万人的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不会产生新的空气污染,效果良好。如果可行,我省可在一个乡建一至两个垃圾焚烧炉,来解决我省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
筹措处理经费实现垃圾就地分类
省民进提出,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处理。省财政设立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再采取政府补贴与向农民收取一定的垃圾处理费相结合的办法筹措垃圾处理经费。首先给每户配备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让农民养成定时、定点、分类投弃垃圾的良好习惯。可积极推广石家庄市裕华区一站托三村集中转运农村垃圾的经验,建立村收集、乡镇运,集中焚烧的垃圾处理模式,彻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同时,尽快在农村建立环卫队伍,为农村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收集车,由保洁员负责每天以村为单位统一收集垃圾,进行就地分类处理。按照“门前三包,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生态处理,综合利用”的思路,实现大部分垃圾就地消化不出村,这种既环保又省钱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切合农村实际。
每村建1—2个大中型沼气池消化部分垃圾
省民进提出,目前沼气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一个村建立1—2个大中型沼气池,集中畜禽粪便等直接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可作生活燃料或提供生产用能,沼渣、沼液通过还田,提高土壤有机养分。同时沼液对农作物病虫害有防治和抑制作用,可大大减少农药使用,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项一举多得的环保项目,可在我省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