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7日电 台湾《联合报》日前刊出文章说,奥巴马政府寻求与伊朗改善关系,而伊朗核威胁考验奥巴马善意。
文章摘录如下:
3月20日凌晨12:01,当钟刚敲12下,伊朗进入12天波斯新年假期,白宫发布奥巴马对伊朗人民与政府的新年祝福,期待美国与伊朗关系跌入谷底30年后能“重新开始”。
奥巴马的录像讲话充满善意,赞美波斯文化的伟大,也引用古波斯诗人的诗句,说大家都是亚当的子孙,都是手足,理当团结;更史无前例地,两度称伊朗为“伊斯兰共和国”,显示美国已经接受伊朗1979年革命的正当性,并放弃布什时代“改变伊朗政权”的政策。
伊朗初步反应相当审慎,表示美国光讲话不够,后面得有具体改善关系的行动才行。但毫无疑问的,奥巴马示好,将在伊朗6月总统选举时,为改革派候选人加分。
从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脉络观之,这段新年祝词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奥巴马在角逐党内提名时就表示,应与伊朗展开对话。去年11月当选后,伊朗总统立刻来电祝贺,但奥巴马谨守分际,表示美国一个时间只能有一个总统,当时总统还是布什,所以他没有响应。但美伊关系调整已在酝酿中。
今年1月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国务院就邀请伊朗参加月底在海牙举行的重建阿富汗会议。毕竟伊朗是阿富汗邻国,伊朗缺席,阿富汗重建无法克竟全功。接着就是这次新年讲话。据报道,美国正在考虑中的下一步行动,还包括开放美国低阶外交官与伊朗外交官在国际场合接触,及奥巴马和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直接对话。
这些奥巴马色彩极浓的政策转弯,在国内外赢得掌声也引起辩论。美国国内对如何与伊朗接触就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把更大诱因摆在桌上,然后给伊朗一个期限:要接受,这些都是你的;不接受,期限一到,就有严厉的惩罚。这是传统胡萝卜与棍棒的思维。另一派则认为应该循序渐进,一步步接触,最后把大家的重要利益、安全顾虑等包括核武问题在内,来个包裹谈判,一次谈完。
但无论哪一种意见,后面都有个争论:到底伊朗核武威胁有多大?有的认为威胁迫在眉睫,奥巴马的温和外交手段根本来不及改变伊朗,有的则认为不该过于紧张,太强调时间的急迫,只会限缩奥巴马的外交选项。这些辩论会不会扩大,稀释奥巴马新伊朗政策的效果,及最后该用哪些指标评估奥巴马此一政策的成败,都还值得观察与讨论。
国际间奥巴马需要说服或安抚的则是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伊朗和沙国,一个波斯、一个阿拉伯,刚好是中东权力平衡的天平两端。美国向德黑兰示好,自需同时对利雅德作更多安全保证。
以色列的问题比较棘手。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也在同一天对伊朗发出新年祝福(欧洲外交官批评此举根本是在稀释以国对奥巴马讲话的关注)。
以色列一直提醒白宫,伊朗最迟年底就会有核武,也不断呼吁要增加对伊制裁。在佩雷斯新年祝福中,他也预期“伊朗人民终会起来推翻少数宗教狂热分子”。这些都明显与美国不同调。4月初以色列新的右派政府就会上台,届时美、伊、以三边关系会如何调整,也成为观察的焦点。(刘必荣)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