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3-29 03:30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3月1日,是省委党校学员正式开学的日子。半个月前,党校教师们就在紧张地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和新学员备课,后勤人员也在为各项服务工作做着准备。
2月20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刚从省委开会回来的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高山。谈到省委党校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担负起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全省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中担负起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他告诉记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党校优势,服务山西科学发展,这是省委党校近二三年来积极追求的目标。”
围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打造教学工作新优势 干部教育培训是党校的工作重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总体上是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三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是党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所在。而在如今干部获取资讯渠道多元化的时代特征下,党校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做出打着党校烙印的“特色菜”,使每次培训都对学员有吸引力,也颇具挑战性。以前来党校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大多实践经验丰富而文化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教师讲《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他们就会感觉党校教师有文化、水平高。而今,来培训的干部普遍学历较高,实践经验丰富,掌握的信息多,走过的地方多,有的竟然是博导。相比之下,教师曾经拥有的优势不突出了。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学员到党校学习都是带着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来的这一现状,省委党校设计了许多寓理论于实际的专题教学,比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实践、党的建设与党性修养等专题,致力于提高学员对党忠诚、对山西有用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的内容变了,教法也得发生相应的变化。
近两年来,教师们逐渐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推行研究式教学,积极采用“2+X”课堂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只讲2个小时,其余的时间留给学员提问题或讨论,课堂就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研究、交流平台。有时教师讲授一些理论前沿问题,然后组织大家围绕专题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同时,还探索和创新出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各类教学方法,受到了学员欢迎和好评。第45期中青班学员裴峰在结业的时候恋恋不舍,他说:“感觉这次培训没有白来。觉得省委党校在教学计划上下了功夫,帮我解决了学什么、怎么学、学了干什么的问题。”
教学的思路和理念变了,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由过去自己唱主角的“演员”,变成了一堂互动课的“导演”,压力大了,动力也足了。目前正在读博士的青年教师崔建周就向记者表述了他这种压力与动力并存的状态:“学校推进的各项改革在满足学员求知需求的同时,也形成了教师们认真学习、严谨备课的倒逼机制。比如,在菜单式教学模式方面,如果教师设计的题目不新颖、内容不紧扣时代脉搏,学员就不选你的课;如果自己备课不充分,对所要讲授的专题把握不到位,那么在"2+X"的课堂上就不可能有效激发学员互动的热情,更不可能做到解疑释惑。只有课前准备得充分,学员们听起来才有劲,自己也感觉很有成就感。”
围绕出精品、进课堂、进决策,打造科研工作新优势 党校科研工作是党校教育的基础,如何使教师们更加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的研究,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既圆满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又兼顾科研出精品、进课堂、进决策的要求,也是省委党校近二三年来努力破解的一大课题。
省委党校的领导班子先从给广大教研人员增加经费开始,针对教研人员单兵作战多、合作少的局面,注重了组织协调、整合资源,在2007年年初组建了“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中心”,集中党校最优质的人力资源,开展集体攻关,提升科研成果档次。理论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发挥集体选题、集体讨论的优势,屡出精品。例如,《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生动实践》《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方式——对山西省闻喜县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调研》《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要求》《像右玉那样执着于科学发展——兼论“右玉精神”》《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等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理论动态》《山西日报》《前进》等党报党刊推出,在思想理论界提升了山西省委党校的影响力。再如,2008年,理论研究中心组织、推出的《两次历史性判断与30年改革发展——关于初级阶段与党的历史方位判断的深刻启迪》,入选全国党校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入选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建研究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都在社会各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对发挥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功能,确立和提升山西省委党校在全省和全国思想理论界的地位,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在国家课题申报过程中,省委党校科研处积极动员、组织引导集体攻关,反复调整选题,精心设计论证,力求课题申报质量大幅度提高。2008年,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省委党校申报的《选人用人公信度与干部公选量化指标体系研究》《基层民主建设与民意表达机制的健全问题研究——基层群众民意表达渠道问题的调查分析》《中部贫困农村知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山西省35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例》等课题,均获得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同时,还获得全国党校系统课题15项,全国行政学院系统课题4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9项和省软科学课题5项,中组部课题1项,省社科联课题5项。
为更好地强化科研为决策服务的咨询功能,2007年3月,省委党校还创办了《决策建议报告》,将教研人员围绕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研究成果以直通车的形式报送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求更好地为山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及时的、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服务,实现科研成果进决策。《决策建议报告》期期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好评,其中,问卷调查《省管领导干部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被省委办公厅转发;《山西省情资料手册》,被各级领导干部认为是省情知识教育的最好教材;《干部公选量化指标研究》,对提高公选干部工作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办法,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决策建议报告》现已出刊30多期,紧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现实问题,特别是新基地新山西建设中面临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问题的调研力度和深度,展示和反映了省委党校教研人员调查研究、理性思考的成果,提升了省委党校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智囊团、思想库的地位和作用。
本报记者 王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