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专家称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已具备
记者王月金北京报道 3月28日,由新华社环球杂志主办的“金融危机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目标与途径”论坛在京举办,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现实条件已经具备。
“在最近的5到10年内,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这些国家,形成了庞大的逆差,逆差的形成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决定性的条件。”刘煜辉说。
此外,他认为,美国货币当局开出的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可能是刚刚开个头,还远远不够,在未来半年间还会发行,但不会超过7000亿美元。美国真正的财年执行是从第4季度开始进入高峰期,这3000亿美元可能占40%左右,利率还能顶得住,但如果在9月份之前,进一步宣传扩大购买国债规模,那第4季度美国的巨额债务高峰来到时,利率又会重新把美国中长期利率推上去,美国还是摆脱不了通缩阴影。
超主权储备货币: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向?
■本报记者 王月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建立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超主权”的新国际储备货币。这一提议在世界上得到多方呼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25日表示,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一构想的提出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姿态,超主权储备货币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超主权储备货币需求迫切
“这一构想得到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肯定和支持,表明中国正在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构想的提出表明中国正在更积极深入地参与到国际金融秩序变革中来,也表明中国能够站在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利益的高度提出主张和利益诉求。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出现意味美元霸主地位的结束,美国反应最为迅速和激烈。对于周小川的建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一时间做了回应:没必要创建新全球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在“金融危机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目标与途径”论坛上表示,“从全球货币储备来看,66%都是用美元来投资的,但是这种情况暴露出来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美元独大,造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
美元储备带来的后果就是,“次贷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损失是世界的。美元霸权和华尔街对世界金融的控制力,使美国有能力转嫁危机和输出危机。”丁志杰说。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超主权储备货币是一种设定的和若干国家经济相挂钩的虚拟货币,各国发行的货币与这种虚拟货币保持汇率稳定,这也解决了国际金融中各国经济和储备地位不平衡的问题,避免了许多国家滥印钞票,转嫁危机。
因此,超主权储备货币构想在全球一呼百应,巴西总统卢拉26日表示:“需要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张具有进行充分讨论的价值。”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杰尼索夫27日提出对新货币体系进行国际协商的方案。
创设超主权储备货币需国际协调
尽管构想很美好,但张晓涛说,“这只是一个提议,如果要实现,必须在世界各国协调下大力进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否则在现有的格局下很难操作。”
他认为,“这种构想不是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的,而且会遇到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阻力,必须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成员国,使虚拟的货币和很多国家进行挂钩,并成为国际间接受的偿债的支付手段。”
从构想走向现实,的确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正如周小川所表示,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可能是个长期才能实现的目标。建立凯恩斯设想的国际货币单位更是人类的大胆设想,并需要各国政治家拿出超凡的远见和勇气。
虽然美国总统认为没有必要创设新的储备货币,但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回应中表示,美国对此是开放的,愿与有关各方进一步深入探讨。
但丁志杰认为,国际社会应谨防美国将计就计,美国可能会在此问题上先做出让步的姿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要价,而且要的是现价。之后再采取拖延的策略,慢慢地谈,最终结果可能是不了了之。此外,美国可借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
据悉,早在2007年底,美国智库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就提出特别提款权替代账户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要求顺差国把多余的美元兑换成特别提款权,存入基金组织的替代账户,再由IMF将美元投资于美国债券市场。该方案是应对当时减持美元之策,真正意图是维持美元国际货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