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与中宣部、公安部等八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群众祭扫活动安全、文明、和谐、有序。
清明将至,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浓缩着血缘、亲情和友情,延续着千百万家庭和民族文化的根,也是教育子女不忘祖先、不忘根的生动课堂。
但在往年清明祭扫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破坏其应有的宁静和庄严。比如说,祭扫者焚烧的冥币、香烛、纸扎祭品,丢弃的塑料制品等,污染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每年清明时节发生的毁绿事件,因燃烧纸制品和燃放鞭炮等造成的火灾事故,屡有发生。由此可见,破除陋习,文明祭扫,应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文明祭扫,安全第一。往年清明节扫墓,交通事故和森林火灾屡见不鲜,有的人甚至魂断扫墓路。血的教训警醒我们,扫墓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超速、不超载、不违章驾车,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做到高高兴兴扫墓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要增强防火意识,祭拜完毕要扑灭火种,以免酿成大祸。每年清明期间,因坟山纠纷引发的问题也有不少,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流血事件。祭祀者遇到此类纠纷,要冷静面对,牢固树立法纪观念,切不可意气用事。
文明祭扫,注重节约。在一些地方,每到清明,鞭炮齐鸣、纸灰满天,有的把祭品、纸钱的多少,看成对逝者的心意分量,这些都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纸张取自森林,据专家计算,每生产一吨纸张需要消耗17棵树木,如果按每家烧纸半斤计算,全国一个清明节烧掉的森林资源让人触目惊心。要本着一切从俭、厉行节约的原则参加清明祭扫活动。比如:敬上一杯薄酒,献一束鲜花,以此寄托哀思;借培土之机,在坟旁栽上一棵树,既庄重节俭,又绿化环境;在祭扫时把孩子带上,向他们讲述先辈的故事;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教育引导孩子们不能忘本……
文明祭扫,崇尚新风。召开家庭追思会、敬献鲜花、在互联网上进行“数字化祭祀”等多种文明祭祀方式,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祭祀,对于那些离家很远、思乡心切的游子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人气广的积聚效应,开展网络公祭,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还不用费太大的周折。据,“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清明公祭活动,自2002年4月1日开展以来,已有近千万网友通过爱国主义网站——“民族魂”网献花留言,向人民英雄表达崇高敬意和无限思念。此举被誉为引导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网上大课堂。
清明祭扫,贵在心意。文明祭扫,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作者单位:武警新疆森林总队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