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去年11月初就开始了关于无动力飞翔的深入研究。近日,得知飞行员李峰成功处置歼十飞机发动机停车的重大险情,他带回来的数据和技术资料是弥足珍贵的,而飞行员在处置险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和冷静,给予我们多重的启示。
于是,我第一时间飞到了李峰所在的部队调研,获得了宝贵的资料,在这里我向家乡父老解读一下英雄李峰成功迫降背后的故事。
徐勇凌翱翔蓝天的照片
速度速度,保持最佳速度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通过采访了解和收听飞行员空中通话的录音,对李峰的迅速判断和决策印象深刻。选择返场是此类情况下的最佳选择,然而在返场时李峰却采取了一般飞行员意想不到的方案。
发动机故障情况下一般人想到的是收小油门,减速到经济速度返场,而李峰只是将油门控制在中等偏小的转速,飞行速度更是控制在550公里/小时左右。而这恰恰是距离机场较远时的最佳方案,其优点在于可以尽早返场,确保时间。
李峰所采用的方案在飞机驾驶手册里并没有写明,他能考虑到速度的重要性,并采用最佳方案返场,不能不说是他飞行天赋的体现。
事实证明,正是李峰所采取的方案,延缓了发动机停车发生的时机,为成功迫降争取了宝贵的机会。
应对危机的措施得力 发动机告警后飞行员第一反应一定是紧张,但紧张过后就必须立刻清醒过来,李峰做到了这一点,他通过冷静地判断形势,意识到发动机很可能会发生停车,此时他能做的只有两条,一是延缓发动机故障的扩展,二是做好停车迫降的准备,他利用飞机较快的飞行速度,和剩余的发动机功率,尽可能地维持飞行高度,为迫降创造条件。李峰的先见之明在这次成功迫降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知道发动机停车很快就会发生,迅速作出了建立迫降航线的决定,就在他预计三转弯的一瞬间发动机停车了,而此时,局面完全在李峰掌控之中,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幸运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有人说李峰是飞行天才,飞行员仅凭观察外界景物就能操纵飞机成功迫降。的确这需要灵感和天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李峰对事业所投入的专注与勤奋。
2007年,我来到李峰部队进行新机空滑迫降理论教育,课后李峰是提问题最多的飞行员,其中关于为什么要控制迫降速度大于有利速度50-80公里/小时,他理解得很深刻。
就在这次险情发生前一个月,李峰来到模拟训练中心进行停车迫降的模拟训练,在训练中他向教员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模拟迫降的转速是多少?而这恰恰是模拟程序上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把理论和试验所得数据告诉他时,他兴奋地告诉教员,这也是他计算的结果。可见李峰这次成功的处置不是偶然的,一个有准备的人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他通过自己的专注与勤奋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上帝”。
104秒 搏出生天 这不是一般的发动机空中停车,留给李峰处置的时间只有104秒,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意想不到的险情接踵而来。姿态和大气参数显示消失,这在歼十以往的空中停车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李峰在讲到当时的情景时是这样说的:“停车后情况异常复杂,座舱内红灯一片却异常地安静,此时,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操纵飞机向跑道内滑翔,只要能滑进跑道我就成功了!”
他抓住了成功的关键。对正跑道后距离只有不到3公里,留给他的时间更少了,放起落架、放减速板、一连串的动作迅速有序完成了,当指挥员指挥他向后对,他意识到下滑轨迹有点高了,他又迅速推杆调整高度,高度80米按照要领拉杆做着陆动作,优美的着陆姿势接地一切都像是在表演。
指挥员的一连串口令从耳机内传来:“放伞、拉应急刹车,减速!”可是伞放不出来,飞机的减速更加困难,滑行1000多米后飞机的机头居然慢慢低下,李峰又遇到前起落架收起的险情,尽可能地拉住杆,延缓机头的下俯,减速,减小飞机的损失,尽快停止滑行,在李峰迅速有力地操纵下,飞机只继续滑行了400米就被制服,安静地停下了,李峰喘了口气,一切终于结束了,在与死神的搏斗中他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在媒体采访我时我说这次成功的处置,除去飞机的价值不说,仅就其理论和技术价值而言,最少值2个亿。
链接 临危不惧的李峰 3月7日下午2时07分,空军特级飞行员、空军航空兵某团副团长李峰驾驶歼十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务,在距机场54公里、离地1170米高度时飞机发动机停车失去动力。在地面指挥员的果断引领下,李峰临危不惧,使失去动力的飞机在空中飞行1分44秒后安全迫降机场。李峰成为成功处置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停车故障、安全返航的第一人。李峰成功处置险情的壮举,成为媒体和网络热议的焦点。
听说您从小在杭州长大?成长的经历介绍一下?
我1962年出生,父母都是军人,因此我热爱军队,立志当军人。我从小在杭州长大,杭四中毕业,初中曾参加招飞,因为身高不够淘汰,高中再次体检合格,因为别人开后门没有去成,从小喜欢航空,立志从事飞机研制或飞行。后考上北京航空学院。
1984年大学毕业招飞合格,并成为那期28名学员中唯一飞出来的飞行员。1993年赴俄罗斯试飞员学校学习,国内3名国际试飞员之一。2008年获西工大飞机工程硕士学位。
您还记得第一次飞翔的感受吗?
我的第一次飞翔是在北京航空学院组织的夏令营,就是在那里,我实现了儿时飞翔的梦想。
1982年的夏天,学院组织到青岛进行航空夏令营,我因当选为北京市三好学生荣幸地成为夏令营营员。记得当时我和袁家军被分在一组,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一名航天专家。
我们要驾驶的是初级滑翔机“解放-5”,初次的滑翔充满惊险,我们的体验飞行只有12次,我居然在第4次滑翔中就完成了漂亮的着陆,记得那个英俊的山东教练在我的飞行日志中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将来你也许会成为一名好飞行员。
您印象最深的飞行故事说二三个?
1987年2月19日,飞行中因为听错无线电,与长机相撞,两人均跳伞,按规定是要停飞的,我给司令员写信,称自己羽翼未丰,但依然有凌云之志,感动了司令员,重返蓝天。
1999年5月20日,歼八飞机起飞离陆发动机着火,驾驶系统被大火烧断,高度300米跳伞,身负重伤,在病床躺4个月,重返蓝天。
我是歼十试飞最多的飞行员,488小时(共2000多小时,18名飞行员参与),与李中华一起荣立一等功,授予功勋飞行员称号。
您的主要荣誉以及获得过程?
2002年大队长期间,获英雄试飞大队称号;2005年被授予空军级试飞专家;2007年歼十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可否简单谈谈您的家庭?
妻子段岚,教师,重庆人,在部队期间驻地认识,半年后结婚。女儿徐天琪,飞行员的孩子都是天字辈。(记者 陈学东)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