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显示:90后花钱不“超前”
□首席记者 王曦辉 实习生 邓柳
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这也意味着大学已迎来首批“90后”学生。和父母相比,新一代大学生生长环境如同“蜜罐”,他们花钱是否像人们常批评的那样大手大脚呢?为此,由本报联合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工作促进会针对大学生消费进行了大型调查,这也是郑州市内针对“90后”进行的首次消费观调查。
买东西未必都要名牌
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很多批评之词,他们说“90后”的大学生往往追求时尚、注重品牌、攀比之风严重。但59.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最看重质量。还有23.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最看重价格,仅有13.2%的受访者表示只看重品牌。
近八成学生生活费有节余
79.4%的受访者表示在购物前都有一定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购买什么价位的东西。他们经常购物的场所是中小型超市,他们认为这样能尽可能节约一些。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虽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同时据调查显示:78.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月的生活费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节余,会转入下月的生活费。
“AA制”更流行
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消费观更加实用,尤其是经济危机当前,能省的钱尽量省。他们经常会几个人一起上街,使得购买的东西因量大而可以压价。朋友聚会及同学外出聚餐,很多时候是“AA制”。同时,他们的消费还具有时间上的集群性,例如很多受访者表示如果他们需要购买电脑等大件商品的话,更多的会选择在“五一”、“十一”、春节等商家促销活动多的时候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