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独家首发
84
文/孙福海图/左 川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黄铁良的返老还童之术
在天津相声界有一位著名的“阳光男孩”,这个“男孩”的年龄有多大呢?他1937年生人,七十多岁啦。
这是何许人呢?
他叫黄铁良。1950年成为侯宝林的入室弟子,排行二师兄(大师兄为贾振良)。1952年参加北京曲艺工作团,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曲艺服务大队,1958年由北京市调到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其妻是该团评书演员陈凤芸)。
现在天津众友相声队“攒底”。
是什么返老还童之术使他如此年轻呢?他毫不隐讳地讲:“就两个字——相声。”
1998年,马三立弟子于宝林,首议恢复三四十年代“相声大会”的演出形式。
退休之后的黄铁良等人积极响应,于是成立了天津第一个专门在小剧场、茶馆演出的众友相声团。
多年来,黄铁良不图名、不为利,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到现在。为什么呢?因为相声是他终身要为之奋斗的最高追求;相声是他每天都离不开的精神支柱。他说:“我在年轻时没有成为"大蔓儿"(他的师弟马季、贾冀光、丁广泉、师胜杰以及台北的吴兆南等,名气都比他大),但是我不遗憾,因为我离不开观众,我师父侯宝林有一句最著名的话,"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也是按照师父的教导去做的。”
有一次他在演出返场时,以“衣食父母”为题,唱了一段即兴创作的白派京韵大鼓。词是这样的:
观众鼓掌响连声,我心情激动难形容。
多少年来您的关爱,怎能忘衣食父母这份情。
幼苗破土您呵护,修枝剪叶树才成。
我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师父的教导记心中。
全心全意为您服务,我阳光男孩再接再厉。
让相声更繁荣,回报您的父母情。
这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他和衣食父母的感情;唱出了他矢志不移的追求;唱出了他永远年轻的心态。
他说:“我之所以这么年轻,秘诀就是:我不能离开"衣食父母",在"衣食父母"面前我的心态就是孩子。我没有拿自己当古稀老人,而且,光是孩子还不行,还要充满朝气,用时代的语言说,要"阳光"。我不想追求什么名利,能在茶馆、剧场给观众表演,享受大家的掌声是最快乐的事情。有了这样的心态,任何命运中的坎坷都是我的生活阅历、从艺的动力。我是"孝子",就是要给"衣食父母"以畅快的愉悦享受。唯此为大,夫复何求?”
另外,他还有一句使人感动的话,就是:“小车不倒往前推!”
现在他的观众越来越多了,他和观众的关系也非常亲密,而且看他的演出,确实感觉有新意,“很阳光”。
我认为:现在有些年轻的“大蔓儿”,也未必能胜任每天在茶馆的演出;而未能成为“大蔓儿”的茶馆相声演员,实际上的实力,在某些方面并不比“大蔓儿”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