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银行”冲刺四个月拿下牌照
——山西省银监局局长邓智毅揭密“晋商银行”出生及未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韩文 ★雷丰霞/山西报道
对于学者型官员邓智毅而言,2009年2月28日这一天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这一天,出身民间财富喷涌的山西、定位于扶持中小企业的晋商银行,在历经几年波折后终于正式挂牌。在揭牌仪式上,邓智毅——这位最终将晋商银行推上“神坛”的人,难得轻松一笑,长长吁了一口气。
拥有博士学位的邓智毅,在2007年12月银监会的“中层大换岗”中,荣调山西担任银监局局长。学识渊博的邓智毅曾担任中国银监会监管一部副主任,其不仅有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工作背景,且全程参与过工、中、建、交四家大型商业银行改革银行的重组上市。有鉴于此,山西高层将晋商银行组建接力棒交到他的手中。
不负众望,晋商银行从2008年9月成立组建领导组与筹备组,到12月30日即拿到银监会的批复,许多业内人士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甚至公开评价说“太伟大了”。
2009年3月20日上午,在山西省银监局,邓智毅局长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
“两次给刘明康主席写信”
《中国经济周刊》:您曾参与了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组上市,2007年12月调任山西以后,对组建晋商银行持什么样的态度?
邓智毅:我是力挺尽快成立的。这几年全国成立了很多的地方商业银行,像浙商银行、徽商银行、包商银行、江苏银行、吉林银行等等。我到山西后,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山西作为中国金融业的发祥地,为什么就没有一个银行呢?虽然晋商银行早已提出,各方也在推进,但进展缓慢。
有一次,我给时任省长孟学农汇报工作时强调,从时机来讲,我们到了全面推进晋商银行的时候。我之前曾全程参与了工、中、建、交四家银行的重组上市,一共投进去八千亿,当时用这么大的资源、财富去改这几家银行是有争议的。但后来的回报是三万亿。所以我深知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焕发银行的活力。
《中国经济周刊》:这几年从官方到民间,对成立晋商银行的呼声很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邓智毅:金融行业有一个独特的“太原现象”,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太原设立分行,开一家火一家。像民生、华夏、浦发等分行,很多指标在全国都排前列。其实这就反映出山西金融长期处于“高地”,特别是近几年山西的财富量很大,大量资金通过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外流,而本省中小企业却受困于资金短缺。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现在的存贷比48.6%,说明储蓄向投资转化率比较低。沿海用资金很充分,存贷比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我们这个比值偏低。成立晋商银行利于加速转化率,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很重要。
《中国经济周刊》:晋商银行冲刺四个月拿到“牌照”,这样的速度在全国是罕见的,听说您曾有“背上铺盖卷住到银监会”的想法?
邓智毅:是真的,不是开玩笑。因为省里开“两会”,我得有个交代,而晋商银行挂不了牌就不算有交代。我说“大家不要怀疑我的诚意,我会尽全力的,不行我就背铺盖卷住银监会去逼他们”。但是,毕竟9到12月份也就4个月的时间,能不能拿到牌子我也没谱,我特担心错过时机财务链会出问题。
去年12月30日下午4点,我们最终拿到了银监会的批复。这与山西省、太原市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推进晋商银行组建也写入了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也离不开领导组、筹备组同志们的前期奋战,光复印机就用坏好几台;还有就是银监会刘明康主席的鼎力支持,我给刘主席写了两次信,言明利害关系。
“为何选择一个6类高风险行作‘班底’”
《中国经济周刊》:晋商银行是在改组原太原市商业银行(下称“太商行”)的基础上成立的,而当时太商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48.18%,被银监会评为6类高风险行,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班底”?
邓智毅:我们当初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把这个商业银行清盘。因为它十年没有开过股东大会、十年没有营业执照、十年没有分过红,净资产将近负20个亿,不良资产是36个亿,整个公司可以清盘处理,但是摘牌会带来很大震动。如果晋商银行一张白纸画图,不兼顾商业银行改革,也会出现诸多问题。最后我们还是保留了这个班底,既要化解其风险又要脱胎换骨。
打个比方,晋商银行如同自家一个面部有缺陷的女孩,但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包装为人造美女,可以把伤痕遮一遮、把鼻子隆一隆,重新穿上嫁衣坐上花轿就嫁出去了,这样她的价值也就显示出来了。
《中国经济周刊》:按照晋商银行组建的要求,太原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与增资扩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邓智毅:我们在上半年做了很多工作,核心是两件:一个是解决了商行“户口”问题;另一个搞清它的家底是多少。去年9月份以后就开始忙增资扩股的事。
处置资金来源包括:省政府货币资金出资9.2亿元,市政府出资6.01亿元,新增法人股溢价10.46亿元,太商行原法人股东向新投资者转让股份所得0.7501亿元等。
股改后,太商行注册资本由6.05亿元增资至32亿元,募集后总股本为23.91亿元,其中新增股本17.87亿元。募资后的新股本结构是:山西省政府出资4.8亿元认购新增的4.8亿股股票,占20.07%,太原市政府保留原股本3.2亿股,占13.38%;新增法人股东按照1:1.8的比例,共吸收投资23.52亿元,主要是太原钢铁、山西焦煤等大型国企,认购新股13.07亿股股票,占54.64%。
“晋商银行将择机上市”
《中国经济周刊》:晋商银行与浙商银行、徽商银行等银行相比有何优势?
邓智毅:晋商是近年来一个很热的概念,从电视剧、歌舞到旅游资源的开发。晋商文化历史悠久,贯以“诚信为本、以义制利、义利并重”为精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特别是山西票号历经500年风雨,曾执中国金融之牛耳,纵横欧亚,享誉海内外。过去晋商所创的票号西方人就称“山西银行”,所以,这是一块金字招牌,不用做广告人人都知道。还有就是山西民间财富庞大,银行生存土壤肥沃。
《中国经济周刊》:晋商银行的定位是什么?下一步有何具体发展动向?
邓智毅:晋商银行的定位是扶持中小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支持优势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现在山西产业结构单一,煤、焦、冶、电大企业的资金相对充裕,而中小企业普遍困难,加之服务业、物流、旅游等行业也是太原商业银行原来的客户群体,所以支持山西经济发展,必须锁定中小企业这个服务对象。
现在,第一步更名挂牌已完成;第二步是跨区发展,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山西省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源整合,完成省内的机构网点布局;第三步就是择机上市。另外,还是要继续增资扩股,进一步把民营企业吸收进来。
《中国经济周刊》: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刚成立的晋商银行意味着什么?
邓智毅:可以说生逢其时,也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当初我逼着他们资金到位要快,因为我预感到金融危机可能会对山西有大的冲击。果不其然,煤、焦、铁受影响很大。如果拖到十月份组建,可能钱到不了账,就无法清除不良资产,资本金也没法做上去。
当然,危机给晋商银行带来逆水行舟的艰难。现在是逆境,外面的不确定性、挑战性大,这个时候不仅要练内功,还要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尽可能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回馈股东,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实现自己的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