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坪,一手提购物袋一手提塑料袋的市民 记者 钟志兵 摄.jpg |
限塑令有令难行推行10月仅亮3罚单
盲点多执行难急需研发塑料袋替代品
去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限塑令”已过去10个月,被寄予厚望的有偿收费制似乎并没有完全遏制住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程度。记者连续多天调查发现,除了大型超市、商场仍然执行塑料袋收费外,集贸市场和大街小巷中免费超薄塑料袋的身影再次蔓延。“限塑令”剑指的白色污染现象没有明显缓解。
大型超市:一半顾客不用环保袋
4月2日下午5点半,在江北观音桥步行街写字楼工作的王晓婧下班回家,临近家门时,她拐到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准备采购点食品回去做晚饭。
青菜、水果、零食……不一会,王晓婧推的购物车里就装了大半筐东西。结账时,没等收银员发问,她就说:“买两个塑料袋,最大的那种。”
这位年轻白领说,她每天工作非常忙碌,通常都是下班时顺便到超市买菜,花几毛钱买个塑料袋装回家。“并不是我不支持国家的限塑政策,关键是工作太忙,每天早晨出门时还要想着带个袋子,对我来说,实在太难。”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生活节俭的老年人会自带环保袋子,多数人逛超市时还是会选择购买有偿塑料袋。
3日下午3点,记者在南岸四公里一家大型超市的17号收银柜台蹲点半个小时,共有16位顾客结账,其中购买塑料袋和自带袋子的顾客分别为9位和7位,基本上是1∶1。一家超市的收银部主管表示,超市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量是“限塑令”实施前使用量的1/2。
农贸市场:违禁超薄袋随便提供
相对于超市,农贸市场的情况更为糟糕。65岁的陈云煌大爷常年在学田湾农贸市场买菜。4月5日早上8点,记者和陈大爷在买菜“早高峰”来到菜市场,发现曾经一度绝迹的白色、绿色、红色超薄塑料袋又被挂到了多数摊位上,十分显眼。
在菜市场的一个蔬菜摊位前,陈大爷挑选了几个萝卜,摊主过秤后,很自然地拿出一个塑料袋,把萝卜往里面一塞,递了过来。
“现在不是不能用这种塑料袋了吗?”记者问。“不用袋子萝卜装在哪里?”摊主瞥了记者一眼说。“那这塑料袋要付钱吗?”记者又问。“几分钱一个的塑料袋还要付钱?”记者再次被摊主取笑。
据陈大爷讲,“限塑令”刚实行的时候,这个市场都用了一阵子合格塑料袋并有偿提供,但是不久后,国家禁止使用的超薄免费袋又卷土重来。顾客不但不用花钱买袋子,而且想要几个小贩都肯给。一市场经营户则说,顾客几十年来已经养成了白拿塑料袋的习惯,一旦要收费,说不定生意也黄了。所以大多数经营户只能顺着顾客,继续免费送塑料袋。
难在哪里
商户分散检测专业导致执法难
“限塑”遭遇有“令”难行尴尬已是事实,有人甚至戏称“禁白”成了“白禁”。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副食品店、街头水果摊和餐厅等,发现都存在提供免费塑料袋的现象。在餐厅中,如果客人要求打包,服务员多附送塑料袋,将打包盒装在塑料袋内让客人带走。另一个使用免费塑料袋较为严重的场所是早餐点,大部分市民在买包子油条时认为“用塑料袋更卫生”。
去年6月1日“限塑令”施行起,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将被处以5000~10000元的罚款。记者调查发现,近一年时间内工商部门公开的“限塑令”罚单仅有3起:去年“限塑令”实施当天,江北建新市场一塑料袋批发点因销售不合格塑料袋,经营户全某被处以5000元罚款。此后,巴南区和万州区也开出过类似罚单,但处罚金额却为500元和2000元,低于国家规定。
市工商局人士表示,全市有近千家超市、500个商场、2000多个集贸市场、近70万户个体经营户。集贸市场和个体商店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是监管和执法的难点。此外,国家规定塑料袋的厚度必须≥0.025mm,这一标准难以用肉眼判定,必须由专业人员使用专用仪器测量。同时,很多不正规厂家仍在生产非环保塑料袋,如果不取缔,这些塑料袋就很难消灭。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