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大早,电话骤响,一个陌生却充满活力的声音飘了过来。打来电话的是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的政委刘纯益大校。刘大校在电话里向我们求援:他们在大山深处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20罐、每罐1万立方米的半地下油库扩容主体工程,别人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他们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而且还实现了总后领导要求的“不倒下一个人,不超支一分钱,也要建出优质工程”的目标。
想请你们帮我们写一部电视短片,鼓舞士气。上级说我们创造了“大山速度、大山精神、大山奇迹!”
我们的脑海一下子被他的“三个大山”塞满了,心里也一下子沉甸甸起来。
见到刘纯益本人时,我们才发现自己有些“小看”他了。一年多前,深山工程主体工程一完成,刘纯益即进入国防大学指挥员班深造,一年后毕业,又和分部部长丁万宽大校组织领导大山工程安装。
刘纯益是个诗人,他的诗集《心灵的旋律》被周克玉上将赞为“大美军旅”的“激昂行板”。他还是个学者,兼职西安政治学院教授,出版过多部专著,发表过无数作品。王维开始为纯益兄找他感到纳闷了,一见面就直截了当地问他:“你这样的文学功底,为什么找我呢?”他还是像电话里那样响亮地回答:因为官兵们创造了奇迹,想把这个电视片完成到最好。
我们急切地想早点目睹这项全国第一罐工程的风采。第二天一早,冒着淅沥的细雨走进大山。眼前大山巍峨,绵延不绝,层峦叠嶂,山岚袅袅。已经完工的20座半地下罐,掩映在高耸入云的渐岭峰下,远远望去,宛如披着绿色盛装的蒙古包,排列有序,气势磅礴。在它的四周,某油库主任张晓榕和政委黄中祥正率领着官兵们,给这20座风景一样的油罐进行常规维护。过去他们维护的是几万立方米的库区,队伍还是那支队伍,可是任务却陡增了十倍,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由于库区进入扩容工程,原先的营房拆除重新规划,几年来,张晓榕、黄中祥和他们的官兵一直住在过去关牛的牛棚里,而他们吃饭的地方,正是过去他们养猪的猪圈。许多战士当兵两年,就是在这种环境里走过他们的军旅生涯。退伍前,张晓榕和黄中祥问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这些退伍的老兵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日后库区建好了,能回来住上一宿。张晓榕和黄中祥含泪应允,答应到了那一天,一定把老兵们接回来,好好聚聚。
能源从来都是导致国际社会相互摩擦、争端甚至战争的根源。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与其他建立了庞大规模的石油储备国家相比,我们的战略储备相去甚远。形势不容乐观。
22007年1月4日凌晨,随着大山深处的一声爆炸,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吹响了为国家储备成品油的战斗号角!
2006年8月,总后勤部决定将20罐、每罐1万立方米容量的半地下油罐扩建工程布局在某地大山深处。上级要求必须在2007年底完成技术区主体工程建设,2008年底完成技术区所有工程和行政生活区主体工程。联勤某分部党委“一班人”陷入深深的沉思。这项总投资达到2个多亿、全国最大半地下油库扩建工程,按照常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才能完成,总部给他们的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在365天内,他们不但要按时保质完成工程任务,还要“不倒下一个人”。分部部长丁万宽和政委刘纯益一夜难眠,相视无语。在他们几十年的军旅人生中,这样的工程正可谓百年不遇,前所未有;这样的压力也可谓实属罕见,重若千斤。
两位分部主官心里自然明白成王败寇。成功了,可以笑看风云,如有闪失,哪怕只有半点闪失,都必将有愧于这身军装,甚至成为历史的罪人。
工程兵出身的丁万宽部长对我们说,过去担任联勤部房管局局长时,大小工程经历无数,调任分部部长后,也参与设计和施工过不少油库新建和扩容工程,但如此规模和责任重大的扩容工程,他还是头一回面对。
在全军分部系统中,他们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风险和困难无处不在。虽然这些年他和政委刘纯益一起叫响了通过创新,使分部真正做到“在恢复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并屡创佳绩,可是这样的挑战不得不让他们捏了一把汗。丁万宽部长说,一定要学会上个台阶思考工作,下个台阶落实工作。人家都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在他眼里变成了推倒南墙进一步!军人任何时候都要不失豪气和壮志。
2006年10月20日,他们在分部系统内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大山扩建工程指挥部,总部机关和军区联勤部也为他们火速增派多名专家。
3分部副部长李公债挂帅出征!面对组织的重托和信任,李公债热血沸腾。他没有高喊口号,只是默默地面对党旗,举手庄严宣誓。这位6岁丧父的小个子硬汉,一直感恩党和组织对自己的培养。10年前,冲锋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他,被滔滔洪水卷走,是灾区的乡亲救回了他的生命。“我的命都是人民给的,就是少活10年,就是倒在工地上,也要完成使命!”他说。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李公债暗自告诉自己,这是一次报效祖国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挑战大自然的考验。是一场战斗,可又不是一场普通的战斗。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处处争第一,事事创第一,在大山工程扩建上也必须创造一次更大更高的第一!大地无语,群山苍茫。面对黑黢黢的大山,李公债突然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可他没有畏惧群山的巍峨,因为他看到泥泞狭窄的山路上,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一一满怀豪情走来……
铁汉时光军来了,张建国、江志国来了,副总指挥张晓榕和黄中祥这对基层好主官也来了。他们在李公债身后站成整齐的一排,横看是一把刀,纵看是一柄开山巨斧!李公债甚至能清楚地听到他们激昂的呼吸声。他转身伸出自己的手,大家会意,15双手垒叠在一起,李公债领头喊起“一!二!三!”接着大家齐声高喊:“干!干!干!”喊声如战鼓,如响雷,震天动地!喊声是号角,是冲锋,无所畏惧!
13名干部,2名战士,这15个军营硬汉,组成了战役的核心,他们要当攻城拔寨的尖兵,要当骁勇善战的敢死队!
工地是大会战的战场。随着2007年1月4日的第一声爆破,土建工程大幕拉开。从全国67家施工单位遴选的3家一流工程队开进深山,2000多名施工大军,统一着装,统一作息,爆破声、机械声、号子声此起彼落,场面蔚然壮观,一场大山深处的大会战如火如荼。但是,这不是节日里燃放的礼花。安全,是这项半地下“全国第一罐”工程重中之重,它牵动着上上下下的心。
总部、南京军区和联勤部的首长纷纷亲临工地,现场指导,排忧解难,一再叮嘱安全第一。土石方爆破,尘土飞扬,飞石满天。随着爆破作业初期进展顺利,一些工人思想开始放松,心存侥幸,他们躲在山洞里,甚至木桶里不愿离开现场。指挥部人员兵分多路,将他们一一劝离现场,确保人员百分之百地撤到安全区域。每次爆破,最后离开的是他们,排除哑炮的是他们,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也是他们。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确保万无一失,坚决做到“不倒下一个人!”工程先后执行了540次爆破作业,使用的雷管多达21900多枚,消耗炸药300多吨,清场11万人次,开挖土石方60多万立方。
首战告捷,丁万宽和刘纯益没有欢欣鼓舞。他们清楚,最难、最险的战役是罐体浇筑。直径30米的罐帽,高达23米的罐身,构成了重达800多吨重、罐室没有任何支撑的巨大“蒙古包”。而罐帽浇筑,更是难中难、险中险……此时,同一家施工单位的工人,在外地浇筑罐帽工程时,发生罐帽坍塌,导致重大亡人惨剧,这一噩耗给大山工程蒙上阴影。个别工人听说后,连工资都不想拿,只想离开……为稳住军心,分部和指挥部领导深入到各个施工班组,把工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处处关心温暖他们,节日里给每个人发放礼物,还和他们一起欢度新春佳节。
为了让工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忘记了自己的事,忘记了家里的事……工程总指挥李公债80多岁的老母亲胳膊摔断、头破血流,躺在医院。童年丧父的李公债多么想陪陪老母亲,可是工地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工地。他只是匆匆回家看了几眼老母亲,又火速回到工地。离别前,他告诉母亲,自己不能留下来照顾老人,是因为在报效祖国,在为国打仗……副总指挥时光军的母亲病危,临终前希望看一眼儿子,可是儿子回不来。时光军面对故乡,面对母亲离去的方向,长跪不起,他泣声说着:娘,儿子对不住您了……
张晓榕和黄中祥既要完成油库收发工作,还要参与工程的指挥实施,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家事“藏着掖着”,生怕他人知晓。就在执行这项重大工程的同时,他们率领官兵参加上级组织的油库收发六项业务大比武,拿了五个第一。在快建快发,抢修消防的七个单项中,也夺得了四个第一。张晓榕和黄中祥二人搭档两年,所在油库党委连续两年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先进党委,上上下下齐夸他们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基层好主官。
4几百个日日夜夜,官兵们吃住在工地,白天满身灰尘,夜里听着轰鸣的施工机械声无法入睡。丁万宽部长常常在半夜惊醒,常常因为放心不下连夜驱车赶来,来了看到工地,心里才踏实。在国防大学读书的刘纯益政委,同样放心不下,一直通过电话关心工程的每一个进度。他说自己常常梦见工地,毕业的第二天就火速赶到工地……
再苦再累,如果不能打赢这场战争,苦白吃,累白受,对不起组织的信任,对不起那些默默支持自己的亲人们,也对不起挥汗大干的工人们。
分部副政委夏一军和政治部主任张道昱告诉我们,当时总部被大山工程的精神感动了,发出了油库扩建工程“全军看大山”的指示,在这种精神鼓舞下,他们继续叫响了“想方设法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抓质量不影响施工进度,抓进度不牺牲质量。”举行千人大动员,再次喊出了“全员大会战!创造新纪录!”他们把一天当两天干、晚上当白天干。施工期间,通过统一布置、交叉作业、同步推进等技术手段,20个罐体同步展开。
他们还从技术创新入手,运用技术革新打通瓶颈,给工程建设安上“倍增器”。半地下罐入口狭窄,空间有限,材料运输困难,大型机械作业很难展开,他们研制开发了机械液压式装卸车和钢板固定夹具,改用旋转式卷扬机吊装作业,将工效提高了3倍。
南京军区联勤部首长适时提出了将一号罐浇筑成“样板罐”的指示,工程总指挥李公债寸步不离浇筑现场。他发现浇筑基础垫层时,罐基表面的碎土都藏在石缝和小洼坑里,如果不清理干净,将会影响罐基的稳固性。施工单位认为没问题,李公债坚决与“没问题”较上了劲,要求施工人员用扫帚扫、用勺子掏、用电吹风吹、用布擦,甚至用手一点一点地抠。这种保姆护婴儿的做法,令施工单位的领导连连感叹:几十年也从未见过!
李公债的较劲,换来了材料设备抽验送检500多次,全部合格;浇筑混凝土表面积18万平方米,无一处蜂窝麻面;切割焊接钢板4000吨、安装输油管线2万米,无一处渗漏;防腐刷漆14万平方米,无一处漏刷和流挂……
2008年初,一场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突然降临。断水、断电,道路不通,通信不畅,施工陷入了全面瘫痪。当时正在进行操作间浇筑的关键时刻,油罐入口还没有来得及封闭,如果冰雪融化,加上雨水侵袭,积水就会漫入罐室,巨大的浮力会托起油罐,顶破混凝土罐顶,如此一来,将前功尽弃。果然,在凌晨3点一处涵管堵塞,水位已经漫到了警戒线。
李公债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水中,浑身打着寒战,牙齿“格格”作响。张晓榕和黄中祥带着油库的官兵们增援来了,他们一一跳进水中,忘记了寒冷,奋力疏通涵管。李公债颤抖着声音一遍又一遍给大家鼓劲,一遍又一遍大喊:一滴水也不能进入罐内!当水流钻入涵管的那一刻,李公债一一拥抱战友们,他哭了……
看到大家的眼睛也跟着红了起来,李公债狠狠地一抹泪眼,将自己的一只手伸了过来,他们如同当初出征时那样,十几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李公债带头发令:“一!二!三!”大家齐声高喊:“干!干!干!”他们的喊声让苍天动容,令青山敬仰!
52008年6月,大山深处20万立方半地下油库扩建工程顺利竣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结束。短短一年时间,他们创造了“大山速度”、“大山精神”、“大山奇迹”!
他们书写了“全军看大山,全军学大山”的历史!总后领导在验收时评价他们“不但创造了全军乃至全国油库建设的奇迹,更是油库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必将载入全军油库建设史册!”
南京军区联勤部首长激动地称赞这项百年大计的精品工程,充分体现出了该分部官兵忠诚使命的无私精神,是为共和国六十华诞献上的一份庄重的礼物!
青山在,人未老。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这20座美丽的风景吧,投向蓝天和白云,同时记住它们的建设者。正如刘纯益即兴创作的诗歌所言“万里油龙一线牵/千秋伟业大山建/借问蜃楼何处有/群山环抱彩虹间……”
黎明的曙光初露,李公债和他的战友们又出发了,因为他们还有新的使命,他们要将大山油库建成全军后方油料仓库的标杆、样板和示范!
张晓榕、黄中祥和他们的士兵们也出发了,他们重任在肩。当一切喧嚣和华彩过后,这对好主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较之过去规模多出十几倍的工作量,而他们的编制还是过去的编制,油库的安全将时刻悬在他们心中。张晓榕说:“原油是战争的血液,我们责任重大,再苦再难,我们也必须坚守!”他和政委黄中祥轮流夜巡深山,不允许有一点闪失。
中国要崛起,中国正在崛起,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些坚守深山的官兵吧,我们相信,为了共和国灿烂的明天,任何时候他们都会义无反顾,献身使命!
敬礼,大山深处的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