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台民众正反思辨爱台湾:Chinese文化是重要认同

  中新网4月7日电 大概很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会像台湾人这样在世界各地闯荡,面对各式表格上的“国籍”栏,填下答案时,总有些人、总有些时候,竟然有些迷惑起来。台湾《联合报》7日发文讲述台湾民众对“爱台湾”思想的历史变迁。


  文章摘录如下: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阳明大学副教授王增勇的答案就和大多数人一样,随民主化、本土意识启蒙,笔下认同历经两阶段转变:20年多前,“ROC”是爱国的标准答案,即使外国海关会残忍地当着你的面大笔一挥,杠掉“ROC”,填上“TAIWAN”。留学第二年,他认定自己是“台湾人”,下笔再无犹疑。如今,“TAIWAN”早是大多数台湾人行走全球的身分认同。

  “你是什么人?台湾人、中国人、在台湾的中国人?…”是学术界关于族群、认同研究中,常问的问题。讨论岛上自1949年以来“中国结”、“台湾结”的学术研究也成重要领域。

  爱台湾定义很开放

  台湾“中央大学”法律与政府研究所副教授李广均观察,台湾社会历经这些年“爱台湾”的正反思辨,已变得成熟,大多数人可接受开放式的台湾人定义;同意“台湾主体性”是彼此的最大公约数,在国际场合或主权谈判时坚持不被矮化,但也不至于极端到弃绝“文化中国”的所有影响。

  文字工作者周晏自省,有时说话、撰文提及“我们中国人如何如何”,心下会响起警钟:啊,“中国人”?这三字让她不安,“会被划入某一阵营”;即使童年小学作业簿背面总印着“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但如今并不流行。

  我是什么人 找归属

  其实,“我是什么人?”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答案。王增勇认为,全球化下穿梭国境,身分认同是很“情境式”的,像学者傅柯说的,身处异文化中的文化反差,才更确认自己的归属。

  因为说得一口标准汉语,王增勇从小被认定是“外省囝仔”,但回到父亲故乡福建,见到陌生的“同乡”,他心底更确立“我是台湾人”。当他出国留学,“Chinese”文化是重要的认同;但面对大陆人,他很清楚自己是“Taiwanese”。

  李广均说,对许多人来说,“语言使用是重迭的,身分选择与表述是即兴的,甚至是模糊的与策略性的”。

  依据学者研究,打从六十年前,大批的“阿山仔(外省人)”随当年国民政府迁徙来台,当代台湾社会人口分类历经三种形式:籍贯、四大族群与多元文化论述。

  最早政权以“籍贯”来规划官方的人群想象,身分证上一律父权式地注记父亲的所来处为“籍贯”,却无法阻止民间沿着“本省人vs.外省人”的界线发展出来的分类。直到1992年,籍贯栏取消,以出生地取代。

  作家成英姝记得小时候有人问她:“哪里人啊?”她会回答籍贯上那栏:“浙江,兴化。”还学着父亲的语气,老气横秋地加一句:“唉,小地方啦!”即使她没去过那个小地方。

  新移民加入 新认同

  到了八、九○年代,随着“民主化”与“本土化”兴起,“四大族群”分类为了对抗“我们都是炎黄子族”的“国族论述”应运而生,但也忽略“原住民”或“外省人”都是内部差异极大的群体;“高级”、“权贵”原是阶级问题,却以族群之名掩盖。

  更进阶版的“多元文化”论述接着在台湾出现,正视东南亚婚姻新移民加入台湾的人口版图,形塑新的人群关系。

  根据媒体最新民调,三分之一的台湾人都来自族群通婚的“混搭家庭”,强要分出“你是什么人?”已难简单作答。

  许多人相信,年轻新世代对于“族群”已有全新观点。成大台文所博士班学生赵庆华对“谁是真正的台湾人?”有她的定义:“能说出这三块门牌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意义,才算。”

  这三块门牌是:三莺部落九十九号、恒春郡海角七号、宝岛一村九十九号。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增勇 | 李广均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