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小浪底水库进行调水调沙时开闸放水的壮观场面
新华网郑州4月7日电
(记者姚润丰、訾红旗)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7日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作为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小浪底工程坝址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出口处,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千米,下距黄河花园口128千米,控制黄河92.3%的流域面积、90%的水量和近100%的泥沙。
工程概算总投资352.34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资260.07亿元,外资11.09亿美元。水库正常运用水位275米,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其中淤沙库容75.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最大坝高160米,电站装机容量1800兆瓦。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11部门和河南、山西两省人民政府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小浪底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认为:小浪底工程已按照批准的设计内容按期建设完成,工程质量合格;投资控制有效,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竣工财务决算已通过审计;征地补偿到位、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征地移民、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工程档案、消防、劳动安全卫生等已通过专项验收;运行管理单位落实,制度完善,具备工程运行管理的条件;工程经受了初期运用的考验,运行正常,发挥了显著的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介绍,小浪底工程与三门峡等水库联合运用,将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作为黄河水沙调控的“龙头”,8次调水调沙,5亿多吨泥沙被冲入大海,黄河下游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约4000立方米每秒,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形势开始缓解。
此外,通过小浪底水库的科学调度,实现了黄河下游连续9年不断流,自1999年10月下闸蓄水至2008年底,累计向下游供水1873亿立方米,并一次次实现跨流域向青岛、天津、白洋淀供水,有效改善了下游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截至2008年底,累计发电370余亿千瓦时,促进了河南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小浪底工程是我国水电史上第一个全方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4个国家的14个公司和建设单位组成的3个国际联营体中标承建大坝工程、泄洪系统工程和引水发电系统三个土建工程,引入了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工程管理模式。
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获悉,历经30多年的勘测设计、10年的艰苦建设以及8年的初期运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7日迎来国家的全面竣工验收。
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除害兴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夙愿。如今,伴随着黄河上关键性工程——小浪底工程的巍然耸立,黄河安澜的梦想正变成现实。小浪底工程“防洪、防凌、减淤,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的综合效益,确保了黄河连续8年安全度汛,实现黄河连续9年不断流,惠及黄河中下游的广袤大地。
在洛阳以北40公里处,一座现代化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屹立在黄河最后一段峡谷之上。一个浩瀚的人造湖,拥抱王屋和邙山的余脉千岛。它不仅时刻保障着母亲河的岁岁安澜,也为沿线屡遭干旱的土地年年丰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关键性作用。这就是目前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