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人员查看抗日将士阵亡通知书■供图/《成都晚报》 |
36份抗日川军阵亡通知书披露
尘封约七十年未能送达 成都档案馆寻找抗日英雄的亲人 一阵亡将士家人拿到通知书
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热播的背景下,抗日战争话题再度成为时下社会热点。近日,成都市档案馆在网上公布了一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川籍军人的阵亡通知书,这批通知书当初没能送达阵亡将士亲人的手中,成都档案馆希望通过媒体能找到英雄的亲人。
昨日,成都市档案馆告诉记者,目前已有一位阵亡将士的亲人拿到这份迟到了近70年的阵亡通知书。
■成都公布36份未送达的阵亡通知书
成都市档案馆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姬勇告诉记者,这批阵亡通知书绝大多数属于首次对社会公布。此前,由于民国时期的档案数量比较大,纸张的破损又比较严重,这批档案的抢救整理用了四年才基本完成。
姬勇介绍说,由于年代久远、地址不详细、亲属搬迁、当时战乱等复杂的情况,造成了这36份阵亡通知书均未送达至阵亡将士的亲人手中,很多英雄的家人至今不知道他们的下落。1949年,这批档案由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从国民党相关机构接收而来,上世纪60年代开始存放在成都档案馆,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批珍贵的档案沉睡箱底半个多世纪。直到1995年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成都市档案馆在经过内部一番争论后,挑选了其中两件保存完好的通知书现场展出。10年后的60周年展览,另两份通知书再次现身,但已经没有任何争论。
尽管已经有这四份阵亡通知书公布,但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也一直没有引来阵亡将士亲人的关注。
■阵亡通知书披露历史细节
成都档案馆通过当地的主要网站公布了这批阵亡通知书,阵亡通知书覆盖的信息包括阵亡将士的姓名、所属部队、职务、家族名号、死亡事由及时间、埋葬地点、相貌或特征、住址等。例如其中最年轻的吴少成所属的部队为国民党军队陆军四十七军一七八师五三三团一营二连,是一名二等列兵,1940年4月24日阵亡于山西陵川附城镇五虎山,阵亡时年仅十八岁,家住原成都马道街八号。
记者从网上公布的阵亡通知书中发现,将士阵亡时的年龄分布为18到40岁,死亡时间多数为1938年到1940年,致死原因的细节则还原了战场的残酷过程:弹中头部、弹穿胸部、失血过多心力衰竭、受暑成痢医药无效……牺牲的地点则包括山西、河南、湖北等抗战全面爆发阶段战况最为激烈的几个正面战场。而在埋葬一栏上,多数并无精确的定位,如因战况紧张未经掩埋、埋葬于湖北省随县十里铺附近、埋葬于阵地后方等。
根据统计,抗战八年中四川是出军最多的地方,共提供了近350万人的兵源,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强,有“无川不成兵”一说。
■已有阵亡将士亲人领取通知书
姬勇告诉记者,自从清明节前发布这36份阵亡通知书后,每天都有大量的成都市民到成都市档案馆来查询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亲属。不过,目前只有1940年阵亡的下士班长陈建康的亲人已经被证实找到。
从死亡通知书上可以看到,陈建康所属的部队是川军将领李家珏的第47军,级别是下士班长,于1940年阵亡于山西陵川附城镇五虎山。
4月2日,陈建康的弟弟陈戒文等人来到成都市档案馆,拿到了经过扫描、彩色打印,并盖有市档案馆档案证明章的复印件,阵亡通知书的原件仍需保存在成都市档案馆。陈戒权将通知书裱好,并且于清明节当天放在父母亲的墓碑前,告诉父母终于找到了大哥的下落。
■文/本报记者 孙昌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