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常红张海燕)今天下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北大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金锦萍做客人民网.人民议事厅,就近期慈善热点话题与广大网友交流。
王振耀认为,中国下一步发展慈善的时候有三个大的文化障碍,是非常难以克服的。
王振耀分析认为,第一是最近一段时间推进慈善,我觉得为什么大家都希望慈善人物完美无瑕,实际上大家自律,捐款者不愿意讨论免税。捐的大钱也好,小钱也好,如果捐款还说免税,捐100,捐1000的人,不好意思,这种现象全国到处存在。由于这种不好意思,结果导致现行的很多法律难以贯彻落实。实际上大家还是希望捐款能够得到免税,但是大家都不好意思说。
第二个是不会公示。比如现在说我们的捐款被贪污了,我觉得这个极不可能,因为审计的非常严格。在大地震的时候,审计部门就开始介入了。但其实不贪污是最低的标准要求。让捐赠者满意是最高标准。现在公示,就满足于我审计了,你们去到网上看吧。但是我想问问,我捐的一万或者十万,这个钱到哪个省了,到哪个县了,在哪个项目上。你只是说到网上找吧,人家能找吗?最重要的是服务周不周到,让大家坐在家里就知道,我的钱到这里来了,我不着急,我就满意了,我下次还捐款。所以就出现一个问题,不会公示,不尊重捐赠人现在的意识。
第三个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文化缺陷,就是不认为做慈善需要专业人士。大家认为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牺牲。慈善组织就应该不吃不喝。做慈善的怎么还要工资?工资待遇还要比较高?这怎么行?就是觉得不需要专业人员、不需要成本。其实全世界做慈善的,没有不领工资,没有不是职业性的。去年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咱们这么多基金会,专业人员、工作人员有多少?一万八。美国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人,英国都是几十万、几十万的基金会工作人员。我们一听基金会有工作人员,觉得这叫养人吗?我们的捐款要养这人?这是怎么回事?就是不允许做慈善更专业。这种文化理念应该经常来讨论讨论。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