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仇逸)公立医院改革被视为新医改中的最难点。如何处理好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之间的关系,要求公立医院必须祛除“功利病”,这也是公立医院改革成功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创收趋利明显,公益性严重弱化。
公立医院已经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混合体,一方面履行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职责,特别在发生重大疫情、灾难时冲锋在前;另一方面又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源头之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真正以病人为中心。这意味着过去重市场轻公益的公立医院,将从管理、运行和监管机制上全面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改变“自己养活自己”带来的追逐利润弊端,从体制上遏制“功利病”的产生。
根据新医改方案,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是以服务百姓的质量为标准,而不是以营业额决定医务人员的收入。相比征求意见稿,新医改方案特别增加了“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完善医疗执业保险”等内容,既尊重了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又解除了医务人员的思想顾虑,从行医个体上消除了追逐功利的动机。
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医生接诊病人,“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种大爱理念,如今将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在当代中国公立医院中进一步弘扬,相信祛除了“功利病”的公立医院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