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安置房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各路记者纷纷奔赴温州,希望获得进一步的信息。据浙江在线8日报道,温州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将于4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安置房事件向社会作出回应。但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天从温州市委宣传部获悉,新闻发布会今天没有召开。
今天记者所能获得的正式回应,仅仅是一份公布在温州网上的旧城改建指挥部负责人答记者问。该负责人确认了网帖所公布的购房名单的真实性。
然而,一些温州市民对此却并不买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领导干部的房子动辄一两百平方米,其总价是普通公务员能买得起的吗?“自行组织销售,谁给你权力把最好的户型,以最低价格,卖给那些领导的?”
户均建筑面积165.89平方米 继2008年11月温州赴北美考察团在网络上被曝光后,温州安置房事件再次在网络上引起轰动。
早2009年在3月23日,就有一篇题为《温州旧城领导内部购房贪污的猫腻解读》的帖子称,“温州旧城改建指挥部(以下简称“旧城”)领导利用职权将拆迁房中最好的顶层房、跃层房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为己有。”
帖子称,“温州市鹿城区大南门、信河街拆迁户拆迁了3至10年未安置的比比皆是,旧城对外讲安置房房源不够,房子未建成,实际上旧城内部剩余房源很多,不是用来安置拆迁户用的,而是用来留给自己便宜购买的。”
帖子还具体说明了低价购买这些房源的操作方法:房子建成后,先把最高、最好的房子留给自己、亲朋好友或上级领导,再把剩余的让拆迁户认购,从而“剥夺拆迁户选购最好房源的权利”。
接下来的操作手法是,“在卖给自己、亲朋好友或上级领导房源时,为掩人耳目,叫原先直属的价格评估所(华正房产评估所)评个远低于市场的"市场价"……而给拆迁户的评估价采用经发改委通过的真实市场价”。
帖子称,如此两种标准处理,用这种手段欺骗上级领导和人民,“一般人看不出来”。
帖子还详细介绍了“在卖给自己、亲朋好友或上级领导房源时”的具体手段,并勾勒出了官员及中介人在其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而这种利益动辄几十上百万。
该帖子后面所附的资料,包括有一份文件和几张表格。文件名为《多余安置房按暂定价销售给外部人员名单》,文中写道:“2005年我部为了缓解安置房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尚未办理销售手续按暂定价销售给外部人员的住宅有94套,现将购买人名单位及住宅地址报上(名单附后)。”
该文件落款为“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时间为2009年1月7日。
帖子后面所附的“内部购房者”详细名单分为三份,一份名为《2007年前销售价格未批房源工作联系部门有关人员购买情况清单》,共有66名购买人;一份名为《得月花园超计划购买房屋清单》,共有28名购买人。两者相加正好是94名,这部分购房者据称即为所谓的“外部人员”。
但是,文件中未提及、表格中却存在的一份名单显示,还有指挥部人员内部购房情况,这份名为《2007年前销售价格未批房源指挥部人员购买情况清单》上列出了49名购买人。
由于该文件详细列出了项目名称、幢号、室号、建筑面积、购买人姓名(部分还包括家属姓名)和工作单位,记者分析后发现,这份材料展现出了如下特点:
首先是绝大多数购房者来自温州当地政府部门,如市政府、市人大、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房管局、安居指挥所等。购房者的职位,则大多在副处级以上,其中不乏书记、区长、局长、主任、院长、行长等。从清单所标注的工作单位来看,在“工作联系部门有关人员”及“指挥部人员”两表中,除1名购房人显示为“待业”,3名显示为“个体”,少数显示为公司、酒店、俱乐部之外,绝大多数都在政府部门工作。
其次是户型建筑面积大,除两套房屋建筑面积显示为70多平方米,两套显示为80多平方米,6套显示为90多平方米外,其余133套房屋建筑面积显示均在100平方米以上。143套房屋户型建筑面积总计23723.34平方米,户均165.89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户型建筑面积达288.67平方米。
三是从楼盘的区域来看,据温州市民反映,这些楼盘都位于温州市黄金地段,一位温州市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温州不大,鹿城区是最中心的一个区,这些房子都在鹿城区的黄金地段,大南门、小南门,更是温州市区最好的地段,现在房价为每平方米两万多元。”同时,这位市民还指出,从表格所公布的室号来看,这些房子大多数都在高层,而有不少顶层房是跃层。
户均售价100多万元,目前已大幅升值 记者通过表格中所列出的购房者名单,试图与其中的几个人取得联系,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回答记者的问题。
温州市公安局一位姓卢的购房者在接到记者电话后,匆匆回答了一句“这个事情再说好吗?”即挂断了电话。
记者在获知一位姓高的购房者的手机号码后,拨通电话并表明了身份,对方却始终声称他不姓高,表示“这个号码以前是他用,现在是我用。”
另外一位姓吴的购房者也在一声“打错了”之后便挂断了电话。
一位购房官员在要求匿名的情况下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他是2005年年初买下房子的,面积140多平方米,每平方米8000多元。
记者问:“你是怎么获知房源的,有没有通过关系?”
他说:“跟市场一样的,价格一样的。没有通过任何关系,别的地方照样可以买得到。”
记者问:“你有几套住房?
他说:“这是我唯一的住房,我现在就住在那儿。”
记者问:“前期付了多少钱?
他说:“100多万元。”
记者注意到,浙江在线所采访的一位家住月光大厦的官员曾表示,“房子是2005年政府在保障拆迁户安置房基础上,为照顾机关住房困难人员,自己申请取得的。"当时有相关文件精神,我也是按政策取得的。"”
但这名住房位于虞师里大厦的匿名官员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哪有什么申请?”
他还说,他不怕网络上所公布的那个名单,“我没做什么亏心事。”
表格显示,温州市瓯海区政府副区长林宝新在万里桥大厦购买了面积为194.28平方米的房子。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他是通过平价买来的房子,“这个以前没有在网上公开销售的嘛……(旧城改建指挥部)为了筹措建设资金,就是公开卖的嘛!”
记者问:“你怎么获知有这么一批房源的?”
林宝新说:“这个都有的嘛,外面都可以买的嘛。我听说房改公司有房子,我也去问了嘛。”
记者问:“温州市民每个人都可以买吗?”
林宝新说:“那我具体就不知道了。”
记者问:“你是贷款买房还是采取其他方式购买的?”
林宝新说:“这个跟你没关系,贷款不贷款跟你没关系吧?”
记者问:“那前期预交了多少钱?”
林宝新说:“这个多少钱跟你讲什么意思呀,多少钱是另外一回事,这个反正是在市场上买的,大家都可去买的,跟我们没关系,跟你也……。”
话没说完,他就挂断了电话。
记者注意到,尽管接受记者采访的官员都说他们买的安置房“大家都可去买”,但从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给市政府的报告所附清单的标题就可看出,这些领导干部是“工作联系部门有关人员”。
综合其他媒体采访的情况,记者发现,这143套房子购买时的价格区间大约在8000元至1万元之间,按照户均建筑面积165.89平方米计算,户均总价超过了140万元,但目前,这批房子已大幅升值。
据报道,包括得月花园和莲花大厦在内的这些热门地段的楼盘,即使二手楼的价格,目前的均价也超过了1.5万元/平方米。以得月花园为例,一座位于2楼的2室1厅1卫东南朝向的居室,二手价格约为1.92万元/平方米。
回迁户质疑购房潜规则 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金佩静4月9日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网络上所公布的购房名单是真实的。
他表示,今天上午温州网刊出一篇《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就网上有关帖文答记者问》的文章,代表了旧城改建指挥部的官方意见。
记者在这篇题为《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就2004年至2005年期间部分商品房以“暂定价格”销售的情况》的文章中看到,旧城改建指挥部对于购房问题作出如下回应:
该负责人首先证实“网上反映的材料正是我部上报的材料”。
对于房源性质,该负责人声称:“这批房源属于住宅安置后的剩余房源,分别位于解南改建区部分地块、得月花园、吴桥大厦、任宅前大厦和浙南大厦等地块。上述改建地块被拆迁人已经全部完成住宅安置,销售的房源属于住宅安置剩余房源。”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我部作为旧城区改建实施主体,建设资金实行自求平衡的模式,在改建区范围内,在保证被拆迁人安置到位的前提下,多余房源可转为商品房销售,回笼资金,保证改建区安置房建设顺利进行。”
对于销售价格,该负责人说:“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期间指挥部将这批房源以暂定价的形式销售,待核定价格后我部将进行结算,并办理相关产权手续。”
对于销售依据,该负责人则声称:“温州市实行商品房网上公开销售是从2007年3月1日开始的。在此之前,我部商品房销售与其他房开公司一样,自行组织销售。”
金佩静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当时这批房源“肯定是公开卖的”,“谁想买房子都可以买”,之所以没有向社会公开,是因为2007年3月1日之前,各个单位都是自行组织销售的。
针对帖子中说的“利用职权将拆迁房中最好的顶层房、跃层房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给自己和相关官员购买”的问题,金佩静否认说:“以权谋私的情况不存在。”
他说,网上的事情有些夸大,“当时温州的价格跟现在不同,(后来)全国房价疯涨,现在的价格安在当时头上算是不行的,夸大了好几倍……放大了问题。”
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金佩静表示,“具体我也不太清楚,2008年9月我才到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国有资产管理处工作。”
温州市鹿城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回迁户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们家的回迁房,去抽签的,朝向很不好,好的都让领导们拿走了。”
她认为,回笼资金只是托词,“这就是潜规则,好房子先挑出来给领导选,价格相当的优惠,美其名曰回笼资金。”
(叶铁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