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结束后,基金真正实现“大丰收”。据国金证券统计,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净值平均增长24.79%,混合灵活配置型开放式基金净值平均增长22.39%,混合积极配置型开放式基金净值平均增长19.31%,混合保守配置型开放式基金净值平均增长15.93%。
就连一直以稳健著称的普通债券型基金,都有融华债券一季度暴增15.52%的业绩。
从各方面来分析,一季度基金的业绩暴涨,是源于股票市场的暴涨,属于资金推动型。因此,无论是股票型、平衡型甚至债券型,一季度都有“重仓偏股化”的迹象,这使基民所承担的风险或许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计。
各类基金“偏股化” 根据规定,股票型基金的持仓量不得小于60%,最高仓位可以达到100%,这一仓位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基金。比如,混合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最低仓位一般在40%左右,混合积极配置型基金的最低仓位一般为30%左右,混合保守型基金的最低仓位一般为20%左右。至于债券型基金,一般最低仓位可以为0,如果非纯债型基金则股票仓位最高可到20%左右。
当然,这一分类并不绝对,各类型基金的股票最低仓位也并不一致。但是大体上来说,将基金分为股票型、平衡型和债券型三类,三类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险,其中股票型的风险最高,随着股票市场的下跌而下跌,平衡型的风险介于债券型之间,债券型则几乎不随股票市场的涨跌而波动。
但是从今年一季度各家基金的业绩来看,这一分类显然已经模糊不清。一季度,平衡型中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取得平均22.39%的增长,这一增长已经仅比股票型基金低两个百分点。即使平衡型中最保守的保守配置型基金,一季度平均都取得了15.93%的增长,显示出这些基金一季度的高仓位,也明显看出它们“偏股化”。即使债券型基金中,融华债券一季度业绩暴增15.52%,南方宝元一季度业绩上涨7.22%,它们在股票市场上的斩获可见一斑。
高业绩难掩高风险 取得好的业绩固然可喜,但是高比例上涨的背面,是高比例下跌的可能。业绩背后,体现出了基金分类不清,基民承担比他们预期要高得多的风险。
比如,一位购买债券型基金的基民,是希望自己购买的基金净值随着股票市场的波动而波动,还是希望稳健为主?答案毋庸置疑。如果是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基民,必然会选择股票型而非债券型基金,只有低风险甚至无风险承受能力的基民,才会选择债券型基金。就资产配置而言,投资者配置债券型基金的目的,也是出于稳健。
平衡型基金也是一样,基民希望在证券市场“搏一把”,却不希望冒太大的风险,一些中等风险偏好者也希望购买平衡型基金来控制风险。但是基金的业绩却告诉基民,他们不可以对此松心。
“事实上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并没有多大的差异,一季度这两类基金都涨得好。而在股票市场下跌的时候,平衡型基金的下跌和股票型也差不了多少。”华泰证券基金行业分析师胡新辉表示。
信达证券基金行业分析师李琛也指出,平衡型基金仅仅在只操作上更灵活而已,很多时候这些基金操作是激进的。“事实上各类基金的仓位高于或低于此前的规定也是时有发生的,只要仓位不长期持续高出或低于规定就行了。”
历史表现是关键 “基金的名称常常名不符实。即使是债券型基金,有的能够达到20%仓位,做得好甚至可以和股票型相比。”胡新辉说,“对投资者而言,关键是看基金此前的情况,有无股票、仓位多重、业绩如何等等。”
李琛也表示,历史上的仓位、特点是判断基金的关键。“比如南方宝元,虽然是债券型基金,但一贯仓位很高,基民在购买时就应该好好分析了。总之,历史中的仓位、长期表现、选股能力是基民判断的条件。”
他指出,如果投资者希望进行资产配置,应该是股票型和债券型进行配置,而不是股票型、平衡型进行配置。“如果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基民,更应该购买纯债基,完全地规避风险。”(记者陈洁)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