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4月10日电 (记者赵锋)甘肃省在防止水土流失实践中,探索出淤地坝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目前全省1400座淤地坝已拦蓄泥沙3.54亿吨,拦蓄径流1.16亿立方米。这一做法对缓解黄河下游河床泥沙淤积发挥了重要作用。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这是黄土高原地区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防止水土流失中,创造出的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每年流失泥沙总量5.04亿吨,约占黄河流域总输沙量16亿吨的三分之一,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改善旱作农业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甘肃省一直把淤地坝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来抓,这项工程还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利建设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甘肃不断加快淤地坝工程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底,甘肃省累计建成淤地坝1400座。
据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介绍,建设淤地坝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在泥沙的汇集和通道处形成了一道人工屏障。目前全省1400座淤地坝已拦蓄泥沙3.54亿吨,项目区内基本实现了“泥土不下山,洪水不外流,清水调出沟”的治理目标,有效缓解了黄河下游河床淤积。
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介绍,淤地坝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对泥沙和径流全拦全蓄,使荒沟变成了水肥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目前甘肃省已淤成坝地35700亩。
(责任编辑:刘晓静)